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是投入回报率比较高的课了,我从七月中旬才开始看,感觉时间够用了,就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炼,看完一章就做相应部分的一千题。到了十月初,第一轮结束,后来又用了一个月把一千题又仔细做了一遍,之后用一周把真题中的选择和马原大题做了一遍。11月,我做了肖八第一套卷子,看了风中劲草上的知识点。我还做了许多模拟题来巩固知识点,做多了你就会发现,虽然政治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多,但针对每年的热点,出题概率大的知识点就那么些,也不是很难掌握。另外,做模拟题时比做题更重要的就是仔细研读答案,肖四、肖八、蒋五在答案这方面做的都非常好,我当时拿彩笔把重要的知识点都勾出来了,在考前要反复看。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刷全书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很多题目都不会,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静下心慢慢来,等第二遍就会发现自己大部分题目都会了。暑假期间争取把《复习全书》刷两遍,实在时间不够的话也要保证能够把高数部分刷两遍。第一遍是详详细细地看,例题也基本上都自己做一遍。每一章后的习题也都做。看第一遍的过程中把需要注意的题标记下来。第二遍集中看之前标记的题。看第三遍的时候大概是在12月初,第三遍时我就不看题了,而是看那些基础的概念和定理。有一本书我极力推荐,就是李永乐的660题(第一次考研时没看,第二次才看的),难度虽然偏高一些,而且考试也不太会考里面这样的,但这本书在完善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上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尤其是选择题,如果时间紧建议优先看选择题),它很准确地抓住了我们容易犯错的点。这本我也前后看了三遍,其中个别题还多看好几遍。其中第一遍是在复习全书看完第一遍后做得,同样地,标记下那些做错以及有参考价值得到题(不过其中微积分的填空题部分我没怎么做,后来也一直没看,感觉这一部分确实不太必要)。660题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我就没怎么看了,虽然对理解很有帮助,但不太适合练习应考。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考研英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得阅读者得高分”的说法。英语难点主要在于词汇和复杂冗长的句子,而选择题的迷惑性并不大,关键在于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备考时,考生应精做真题以掌握核心词汇,并学习剖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同时,需要梳理解题策略,了解错误选项的设计模式,找出正确与错误选项的差异。对于完形填空,虽然近期难度有所降低,但由于其本身的挑战性和较低的分数权重,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优先放弃,而有一定能力的考生则可借此提升综合竞争力。至于作文,似乎没有捷径,主要靠背诵优秀范文,构建个人写作模板,并依据模板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建立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框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据结构》,这是一门深入理解计算机如何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关键课程。我认为,掌握好数据结构的核心在于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栈和队列是基础,但也是许多算法的基础;排序和查找算法则是面试和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动手实践,凭编程实现这些数据结构和算法,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编程能力。要关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这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标准。
接下来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理解CPU、内存、I/O设备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至关重要。重点在于指令系统、运算器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总线系统等内容。我个人觉得,用实例来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非常有效,比如凭模拟一个简单的CPU执行程序,或者构建一个虚拟内存系统。理解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也很重要,因这是现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在学习这两个科目时,我一直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理解了原理,很多知识就能自然地。做题是检验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好方式,我推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习题集,它们能帮助你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