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方面,需要背诵的一般分两类,一是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前期复习应该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主观题的重点;二是一些名师的考前模拟试卷,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10、11月时,很多考研机构就出了模拟试卷,一般叫8套卷、10套卷之类,这些试卷的选择题可以做,主观题其实没必要做,因为有不少都是前几年的旧题陈陈相因。我说的那两本书都在12月中旬出版,不要以为它出版得太晚、最后时间来不及就不买了,越是后期出版的书越能体现当年的时事政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复习。如果有的同学有余力,能把这些模拟题先自己做一遍再背,效果会更好。我就做了一小部分,后来时间紧就没再做,直接背了。有消息说肖秀荣的比任汝芬的押题更准,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稍微早点,考研命题组也看到了,就会有意避开那上面的题;而肖秀荣的试卷出版在命题结束后,和真题相合的可能性大些。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还是要拿下的,我单词粗略的背了一下,后面就把它丢了,觉得背了就忘就直接去做真题了。但当我考研用模拟题来自我检验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把高频词汇掌握了,但是很多基本的词汇还没有搞明白。每年的英语考试都会出现新的没有考过的单词,如果只靠真题来背单词,难免后劲不足,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后来我对单词不敢马虎了,基本上从头到尾一直在背单词。阅读就不用多说了,就是一句话,多做,每天做几篇,保持语感,做完还要把它弄懂,知道错在那里。英语还让人头痛的一点莫过于作文了,我前期不知道如何下手,主要是背模板,把各种话题的作文读背一篇,写的时候就仿造那篇的脉络来写,能用的句子就用,慢慢的就能脱离模板自己写了。作文我大约是半个星期写一篇,不能懒。等越写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写作文会成为你的爱好。因为你肚子里的好句子太多了。那时候你的烦恼就是不知道该用哪个最好了。到那时候就是你整理自己模板的时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这包括考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考古类型学等。理论知识是构建你对考古学整体框架的理解,也是分析具体考古现象的基础。我建议多阅读《中国考古学通论》这样的经典教材,结合《考古学报》等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深入的认识至关重要。考古学不仅仅是挖出文物,更是凭实物解读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青铜器全集》等书籍是必备读物。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等要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在面对考古材料时有更深的理解。
再者,实践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考古现场实习、绘图、摄影、测量、记录等都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些技巧的学习需动手操作,有条件,尽量参与一些实地考古活动,能你更直观地理解考古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案例分析。凭对具体遗址或墓葬的分析,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如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等重要遗址的研究。这不仅能检验理论知识,也能训练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的是系统性和针对性。系统性是指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针对性则指要针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定期模拟练习提升应试能力。团队学习或者找个研友一起讨论,既能互相激励,又能共享学习资源,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