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主观题目,记忆的内容通常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教科书中的关键概念,在早期复习阶段应已识别出哪些是重点;另一类是一些知名教师的模拟试题,我个人推荐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大约在10月和11月期间,许多考研辅导机构会发布模拟试卷,常常以8套卷或10套卷等形式出现,这些试卷的客观题可以练习,但主观题并不急需完成,因为它们往往包含前几年的老题目。上述两本书通常在12月中旬才发行,别误认为时间太晚而不购买,因为后期出版的书籍更能反映当年的时政热点,其价值与基础学习同样重要。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建议先尝试做一遍这些模拟题再进行背诵,这将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我只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便直接转为背诵。据传肖秀荣的预测题比任汝芬的更准确,可能是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较早,考研命题组可能会避免使用其中的题目;相反,肖秀荣的试卷在命题工作完成后才发布,所以与实际考试题目相符的概率更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但速度不快,七月正式开始看的吧。看一章书,做一章全书,错题画圈圈,然后整理到错题本上,三种颜色的笔,蓝色抄题,黑色写答案,红色写考到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错题不要每一道都抄,相似题型的题目挑1、2道典型的写上就可以,不会累,回看的时候省时间,效率也高。边看书的时候我会边把需要背的公式、定理暑假结束以后开始上阶段扫尾,之后做模拟题和真题,17年超越5套,张宇8+4,400题5套,李永乐6+2,真题04到20年穿插完成,基本每天一套。11月中旬后,我和一个小伙伴,每周会先约好完成哪些套题,虽然是网上交流,但对我的督促力也是极大的,懒就要抱大腿。主要就是因为每刷完一套,会回顾两遍以上,仔细看每个题型,我是光顾着做题嗨了,到考场上我是一个也没看出来。虽然有两三道大题题型在模拟卷上都出现过。都写下来,考前再巩固记忆一下效果很好。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非常重要的,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用的朱伟恋练有词。我其实买了好几本单词书,但是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朱伟的恋练有词的书。一遍以后对考研词汇就不那么陌生了,因为是用真题词汇,都配有真题例句,对于有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和句子,也就印象深刻了。另外,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这是恋练有词的一贯理念,其实强调的就是不要去担心能不能考上,简单地做好每天的复习。完型的话我就是写了真题的,其实我感觉算是我的强项,我完型一般错3、4个吧,全凭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理解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至关重要。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等部分。静力学部分,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约束力的概念是基础,要熟练掌握力矩和力偶的计算,这对分析复杂系统中的力平衡非常重要。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是核心,要学会应用动量、角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动态问题。流体力学虽然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比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流体静压强和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解优于记忆”的原则。理论力学的公式很多,但只靠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可能还是无从下手。我尽量凭实例理解和推导公式,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高解题能力。做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题目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找出不足并及时补足。
我还经常参加一些在线讨论组或论坛,与同学们交流解题思路,这种方式不仅借鉴他人的智慧,也锻炼自有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也十分重要,我通常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过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至于教材,我推荐使用经典的理论力学教材,如《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或者《大学物理》(北京大学物理系编),这些书的内容深入浅出,非常适合自学。一些优秀的参考书和习题集也是很好的辅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