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的准备极其不足,仅仅浏览了风中劲草的核心教材和任汝芬的第一序列教程,还做了配套习题。个人认为,专心研读一本书就足够了,我倾向于推荐任汝芬的书,因为我不适应大纲解析,全都是粗体字,感觉就像在读一部小说(除了金庸的作品,其他的我都提不起兴趣)。那时候做风中劲草的练习时,错误连篇,我已经隐约预料到在考场上的选择题部分会表现不佳。直到考前两周我才开始着手背诵大题,心里确实有些紧张。
我购买了“20天20题”、“肖四”和“任四”,这三本书都背诵了三遍,每天投入四个小时的时间(早上7点至9点,晚上8点至10点)。到了考试那天,我尽可能地在试卷上填写内容,只要稍微相关的内容都会写上去。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的基础近乎为零,是从今年三月才开始从头学习的。我积累了两大本厚厚的笔记,并坚持在纸上详尽地写出课后题的解答步骤,力求清晰不遗漏,以便于查找错误。我会特意标注出那些还没掌握或者原本会却做错的题目。初次尝试进展缓慢,我购买了660题但并未动笔,因为听闻其难度大,我选择了绕行。不过,我对核心知识点的笔记进行了深入的两次复习。之后,我又购入了一本复习全书并完成了一次通读。进入后期阶段,我转向了全套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同时注重剖析自己的错误。许多人推崇的复习全书确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未使用的660题则成为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在数学这个科目上,我发现投入与收获的比例相当高,精研考纲涵盖的教材多次,其效果远胜于草率地翻阅多本书籍。因此,购书时应避免贪多嚼不烂。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不太好,四级考了两次,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在英语上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前期4,5月份就是看朱伟《恋恋有词》,时间不多的话,就不用像我一样刷了好几遍了。然后就是历年真题,太老的真题我没有做,只做了近十年的,而且要反复做,千万不要觉得记住答案了就不做了,要把每篇阅读和翻译都弄透彻,包括选项的设置。真题很重要,到了后面就会了解到真题很宝贵,但数量太少,所以也只能反复做。市面上的模拟题,真是一言难尽,被真题甩了十条街。同学买过,我们看过题目就放弃了。11月份的时候总结了答题技巧,我觉得学习意义较大。单词伴随了我整个考研时光,直到最后一个星期,我还一直背着。恋恋有词背了几遍吧,红宝书背了两遍,不要在意遍数,重要的是记住。我室友就只背过红宝书一两遍也考的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方面。在理解基本概念上,要特别关注“反馈”、“闭环控制”、“传递函数”、“根轨迹”等核心概念。这些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一定要扎实掌握。
系统稳定性是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拉普拉斯变换是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工具,要熟练运用它来求解系统传递函数,并凭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或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根轨迹法则是理解和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手段,需能够绘制并解析根轨迹图。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如PID控制器,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如何调整比例、积分、微分参数以优化系统性能,这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模型和最优控制也是重要考点,虽然难度较大,但对深化理解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先从教科书入手,理解每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凭做习题来巩固。《自动控制原理》的经典教材如胡寿松版或者Kai Lam版都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比如Coursera、B站上的教学视频,帮助理解和记忆。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找到相关的论文或者讨论,多角度理解,往往能有新的收获。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定期进行自我测试,不仅检查知识掌握情况,还提前适应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