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1日开始,我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我把大纲解析这本“红宝书”当作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兴致勃勃地研读了两个多遍,每读一章都同步完成肖秀荣编著的《1000题》中的相应练习。建议使用铅笔作答,因为这套题目的质量很高,适合反复练习薄弱环节。对于理科背景或政治理论基础稍弱的同学,可能需要更深入地阅读大纲解析,标记关键段落和知识点,以便强化记忆和理解。到了10月,风中劲草出版后,我觉得它更为精炼,便转向使用它来备考,毕竟考试时我们需要聚焦重点。每次做《1000题》时,我会把上次做错的选项记录在答案旁边,以增强下次回顾时的记忆,这样可以显著减少错误率。这样的方法,我认真执行了三次《1000题》的完整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不得不说这次的教训很多。基础扎实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不要忽略概念,还有一些不懂的要问问老师交流,不要闷在心里过了就算了,到后面做题就会容易犯错,后期还会因为知识遗忘概念混淆不得不回去翻书。数学也是要做笔记的,一些容易混淆的定理还有错题都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加深印象便于后期翻看。给数学的时间一定要充足,而且一遍不要太长,免得遗忘速度太快,第二遍再看又很陌生。最好能将看书和做题相结合,这样便于理解和记忆。暑假书过了一遍,开始做复习全书。李永乐全书自然权威,基本人手一本了。全书上的例题也要重视,很重要一点就是做题时要求自己效率高。做题慢到最后做真题才发现,那时候不是徒增烦恼,这也是我一个遗憾。所以我们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要要求又快又能做准确。我认为真题十一月就可以做了,可能由于我十二月才做真题,导致没有足够时间反复研究错题。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总结经验教训,让数学成为优势。
考研英语方面:
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来研习阅读理解,初期阶段可以选择基础版本,之后再逐步提升难度,尽管这可能比实际考试更难,不过可以作为技能训练,不用过于纠结。单词书选择无序编排的,因为原书体积大且重,我将其拆分成小部分,便于携带和学习。起初,只需专注于记忆单词和阅读文章。进入中段,转而着手真题练习,张剑的资料依然适用,各有其特点。真题应多刷几遍,购买试卷版并复制几份会更加实用。到了后期,尝试了几种模拟卷,感觉不佳便放弃了,真心推荐还是集中精力重复刷真题。即使答案记得滚瓜烂熟,也要持续阅读文章,这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初期的目标只是帮你进入做题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即可。关于作文,我在一个月前开始练习,但由于我的作文基础薄弱,觉得进步缓慢,所以最终决定舍弃。毕竟,客观题更为关键。至于完形填空(我没有专门训练)、翻译(在不断做真题的过程中顺便练习,每完成一次就全文翻译一遍)和新题型(做了一部分,后来为了政治复习而暂停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和统计热力学四大块。热力学主要关注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规律,特别是三大定律,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能帮助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状态。动力学则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要掌握Arrhenius方程和过渡态理论等基本概念。量子化学是理解分子结构的关键,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是核心,统计热力学则是连接微观粒子行为和宏观现象的桥梁。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是并行的。对公式和理论,既要能背诵,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理解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决定反应自发性的原因,比单纯ΔG<0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对复杂的概念,如量子力学中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凭画图或者实例来辅助理解。
做题是提高的重要途径。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所以解题时要有全局观,不能孤立看待每个部分。定期回顾和整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帮助巩固知识结构,提升记忆力。
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它是理论知识的实践验证。凭实验室的操作,你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或者导师指导也很关键,他们能提供不同的视角,解答疑惑,共同的进步会你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