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考的分数实在不算高,有许多同学包括我的朋友政治分数都可以拿到70+,所以大家要坚持下去。9月好像出政治大纲,买着肖秀荣的参考书看着就行 认真看哦一定!笔记做好。1000题,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第二遍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错题。第三遍精讲精练依据个人时间情况,如果时间不够的话两遍就可以。11月好像就有肖四肖八以及各种政治模拟试题 ,每天按时练习,错过的题就不要再错了 。肖的浓缩必背或是狂风劲草的必背都OK,配合练习题、错题,这些都能真正做到记到心里了,政治应该不会拖后腿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研读了全书七次之多,660题完成了双轮,全真模拟400题也做了两次,真题同样重复了两次,还攻克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题目一次。在最后的二十天里,我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回顾。然而,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所以大家必须认真对待模拟试题,不能期望像过去那样,认为16年难了,17年就会简单。要知道,在考研中,数学表现优异通常意味着总分也不会差。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做题,找出自己的弱点并总结经验,然后再继续刷题。实际上,当全书看到第三或第四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不过,提升解题速度和精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务必多动手实践,遇到困难时与同学探讨,绝对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我没有看课本,而是首先快速浏览了张宇的18讲以了解基本知识点,没有立即做题。接着,我使用了李开元的那本粉色封面的教材(这本教材真的非常实用,至少对我来说非常适合)。
考研英语方面:
学好英语的根本至关重要!只有根基稳固,阅读和翻译才能游刃有余!技巧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喧宾夺主。我在英语水平提高最显著的时期,是从七月至十月初,这期间我专注于研习英语真题阅读,并从中学习词汇,解析语句,把握文章的思路布局。每个单词都要进行拓展思考,运用关联记忆法,包括同义词、形似词和反义词的联想,以此来丰富词汇库。接着逐句翻译,特别是那些复杂难懂的句子,需要反复尝试,切忌投机取巧的心态。若能做到对文章中的每个单词了如指掌,每个句子都能准确翻译,还能清晰理解文章的主线,那么英语的学习还会有什么障碍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动力地质学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对地质环境和资源影响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变形、地震、火山活动等。在复习这门课时,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础的地质概念,如板块边界类型、地壳的层次结构以及地壳变形的基本方式——剪切、弯曲和伸展。
板块构造理论是动力地质学的基础,需深入了解各大板块的分布、运动方向以及相互作用机制,尤其是理解汇聚、离散和转换三大类型的板块边界。要关注热点、岛弧、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地壳变形部分,重点关注应变率、应变椭球体、滑移面等概念,理解它们如何反映地壳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过程。对地震学,要能解释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性以及地震成因模型,还要熟悉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在学习过程中,实验和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凭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地质现象,分析实际地震事件或地质构造加深理论理解。利用地质图、遥感图像进行解读和分析,也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除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同样重要。学会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基本野外工具,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岩石结构和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步骤。
持续的自我评估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定期做题、讨论和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对地质新闻的关注,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使学习更具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