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家暑假就可以开始复习政治了,先看书,做到每个知识点都尽可能的理解。大纲出来后可以开始第二次复习,这一轮当然是最重要的,不止要看书还要做题。这时候最好每天保证两小时的看书时间,其实别看时间上比前一轮增加了,但是真的看的时间真的不多,有一小时多都在做题。这时候就是看新的红宝书了,配合做历年真题或者红宝书配套的题,或者肖的1000题都可以,在这里说几句废话,大家都说肖的1000是经典中的经典非常好,但是本人今年做了3遍1000题,我不得不说后来真的考试了选择题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就是点都是不对的,我今年做选择题的时候就觉得完全都是我没有见过的题型。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本书,要多做几本,多见见题。11-12,看肖秀荣的时政和真题,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前期复习有什么没记住的地方,多关心时政,看看大题的答题套路,和套话。大题的马原可以通过准备搞定。政治放轻松就好了,不是挂人的科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个成绩感到相当满意。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研究真题,多分析几遍绝对有益无害。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参加的六级考试,当时考虑到次年要考研,看到有人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于是我就照做了,直到考研期间也会偶尔实践,实际上这对我的翻译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我没有特别去准备,全靠之前的积累。
复习时,我还完成了张剑的150篇练习,起初错误颇多,让我感到沮丧,但从8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自己开始得太晚了,虽然初期有些犹豫,但其实6月底就应该着手。最后一个月才匆忙准备作文,压力颇大,尤其是担心图片作文的主题理解是否准确,后来发现这是多余的担忧。那时我会经常看看作文书中的图片,揣摩其背后的含义。至于完形填空,我没有专门大量训练,只是把真题上的题目做了,并反复解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哲学概论是我深入探索哲学世界的入门课程。这门课主要涵盖了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比如存在、知识、道德、真理等基本问题的探讨。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即理性分析和批判反思。对每一个哲学观点,我都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提出自有的疑问和见解。阅读经典的哲学原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或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些都能帮助我直接接触哲学家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洞察力和深度。
中西哲学史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道家、儒家、法家等流派展现了东方智慧,西方哲学则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的存在主义,构建了丰富的思想体系。我在学习这部分时,会凭对比和联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发展脉络。例如,我会将孔子的"仁爱"理念与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进行比较,探究两种不同的伦理观。我会制作时间线,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和他们的核心思想,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清晰地看到哲学的发展趋势。
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每次上课或自学后,我会整理笔记,提炼关键点,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我还参加了学习小组,定期讨论和辩论,这种互动使我对哲学的理解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