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学习策略如下:首先,我会认真研读“风中劲草”的知识阐述,用彩笔标注关键点,以利于后期复习时能迅速把握要点。每个主题阅读完毕后,我会紧接着做对应的“1000题”部分,并检查答案,标出错误,这些错误是后续强化训练的关键环节。大约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我完成了“风中劲草”和“1000题”的全面学习。进入第二轮,由于第一轮的基础,我对政治的理解更加深入,许多概念逐渐明朗,复习效率也因此提升。这一阶段,我会专注于重温之前标记的重点和错题。第三轮,我会仔细阅读肖秀荣的时事分析,此轮目标在于巩固记忆,将重要知识点牢记心中。
当三轮复习结束后,就进入了最后的决战阶段。这时,我采用的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我会定时完成选择题,通过错误来回溯相关知识点。对于大题,这是重头戏,必须熟背全部20道题的答案。肖秀荣的预测题每年都有原题命中,今年也不例外。即便有些题目未直接命中,稍加改动肖4的答案也能成为有效的答题内容。
对于政治备考,我推荐大家平日多关注时事,多读人民日报,保持与党的思想同步。复习时要专心致志地背诵,成功就在眼前。在考试前一周,我感到非常焦虑,政治还没背太多,选择题又常出错。然而,压力越大,就越需要坚持。直至考前两天,我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成大约十个专题,思路顿时变得清晰,做题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大概浏览完课本,我就得着手全面学习了。此时再看全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哦,这个概念在课本里接触过,那个技巧运用的背后隐藏着某个原理,初次学习时就有这样的领悟。第一次通读课本时,我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需要提升的是技能的娴熟度。这一时期主要以刷题为主,虽然题量不算太大,但也迅速地完成了。11月起,我开始进行真题实战演练,规定自己每日解决两套,一周下来历年真题便全部覆盖。不过,重要的是填补知识空白和纠正错误,有时我在这些方面投入的时间甚至超过做题。紧接着,我立即重做了历年真题一遍,依旧选用李永乐的资料,并且在此过程中再次回顾了一遍复习全书,专注于错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作文一定要解决速度问题,要培养自己脑子里对时间的掌握,进而培养在同样时间内能写出更多字数的能力,就练这个,别的不管。不管你每周写一篇还是写十篇,任何时候写任何东西,一定要在无干扰的环境下,专心来写,先用手表统计三到四次,看看自己在当前状况下写完需要的平均时间。假设需要35分钟,然后搞个闹钟,调30分钟闹,脑子里就绷根弦,逐渐能做到闹钟响时写得完,速度就明摆着提升了。逐渐这样一点点缩短限定自己的时间,速度的提升会变成习惯,就好办些啦。起码在现有写作水平没提高时,速度有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至关重要。通信原理不仅仅是关于信号的传输,它涉及到从信息源编码、调制、信道传输到接收端解调和解码等一系列过程。你需清晰地掌握每个环节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了解调制的目的——为了适应信道特性,减少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等。
深入理解基础理论。这包括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技术,如AM、FM、PM、ASK、FSK、PSK等,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傅立叶变换、随机过程等基础知识。这些理论是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的基础,务必扎实掌握。
再者,对信道模型和噪声的理解也不能忽视。需理解各种信道的特性,如衰落信道、多径传播、AWGN信道等,并能按信道条件选合适的调制方式。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凭SNR(信噪比)进行评估,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实践应用是提升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方式。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比如模拟一个AM广播系统或者构建一个数字调制解调器,这样你更直观地理解各个组件的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虽然通信原理有很多理论,但实际考试中往往需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定期做题,巩固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注前沿技术。通信领域发展迅速,如5G、MIMO、OFDM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理解其基本概念和技术优势,不仅能丰富知识体系,也可能在论述题或面试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