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逻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个课程的效益相当高,我在七月下旬才起步,但觉得时间绰绰有余。我主要专注于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完成一章的学习便配套做一千题的相关练习。进入十月,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并用接下来的一个月重新细致地做了一次一千题。紧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十一月,我开始做肖八的第一份试卷,并查阅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总结。为了巩固理解,我还做了大量模拟试题,你会发现尽管政治内容繁多,但与每年热点相关的重点考点是有限的,而且并不难以把握。此外,解题后深入研究答案至关重要,肖四、肖八、蒋五的答案解析都很出色,我当时用彩色笔标记了关键知识点,考前多次温习。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把大阅读两两拆开,中间加入翻译,这是为了便于在考场上科学用脑。连续读四篇大阅读,真的会吃不消(切莫高估自己)。而“英译中”的思路,毕竟有所不同,毕竟会运用到母语,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下面我要讲到泛读了,再次提醒大家,这个方法要慎用,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我是因为自己亲身尝试,发现我用泛读的方法和精读的方法做大阅读,错误率持平。甚至于,泛读时错误率会低于精读,所以我才能在十分钟内做完一篇大阅读。其实考研阅读很奇怪,对于某些思维跳跃太大的人来说,精读反而是致命的伤害,在下便属于那类人。看的信息越多、读得越慢、题目分析得越细致,反而错得越离谱,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对于有一些人则不然。
考研专业课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科目,理解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是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我建议凭阅读原著,如《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来直接感受马克思的思想精髓。配合教材的系统梳理,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做笔记是加深记忆的好方法,将复杂的理论体系简化为自有的语言,便于复习。
中西哲学史的学习则需广泛的阅读和深度的理解。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再到现代的存在主义者,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思想家和理论。中国哲学则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流派,比如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都需去领悟其深层含义。我的学习方法是,先通读全书,了解大致脉络,挑选关键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对比中西哲学的不同,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案例分析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例如,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社会现象,或者对比分析中西哲学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既锻炼了理论应用能力,也提高了思考的深度。
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也能训练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答题的能力。对论述题,要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确保观点清晰,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