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部分,我的分数并不突出,所以就简短地分享一下经验。我在八月份着手准备,首先通读了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此来打基础。由于我曾是文科生,对部分内容有一定认识,不过由于时间久远,许多知识已变得模糊。这本书内容繁多,字体密集,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吃力。初次阅读主要是为了大致掌握框架,记不住具体内容是正常现象,无需过于焦虑。有人建议等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复习,但我个人认为可以稍早一些,因为大纲的变化通常只是表面添加或删除,实质性改动不多,提前预习能更好地渐进掌握,毕竟后期的时间非常紧张,这样做有助于减轻后期的压力。接着,我反复做了三次1000题,这对强化选择题知识特别有帮助。之后,我还练习了历年真题、肖八、肖四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模拟试卷,就这样一直复习到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的后期模拟练习至关重要。自十二月初起,我便养成了几乎每隔三天就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的习惯,通常是在下午两到五点之间,我会在自习室专心致志地模拟考研英语,用的是张剑的五套题以及最后的五套模拟题。模拟的重点不在于得分高低,而在于能否妥善管理时间。毕竟,在真正的考场中,紧张情绪在所难免,一旦时间规划不当,很可能导致整个考试状态下滑,甚至可能导致考试结果不尽人意。我想特别指出模拟测试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基于前期对真题的深入研究后再进行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这次的英语考试相对容易,我对选择题部分的整体表现感到满意。
以上所述,我已经大致概述了我的初试经历。备战国考需要的不仅是毅力和耐心,还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必须始终保持一贯的努力,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坚信只有付出,才能换来回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原理是基础,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核心问题。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帮助构建起对教育的宏观视角。我建议从阅读经典教育学著作开始,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等,这些书籍能帮助你形成自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心理学是理解和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工具。需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情绪和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推荐使用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作为主要参考书,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再者,教育法部分要求了解我国的教育法规政策,包括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益保护、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凭查阅最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来学习,理解法律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社会背景也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整理笔记是非常有效的策略。我习惯将每个主题的关键点提炼出来,做成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提升理解和分析能力。定期做模拟试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检验学习效果,并熟悉考试题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关键。尽可能找机会参与实习或志愿者活动,观察真实的课堂,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将使学习更加立体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