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认为最好从暑假开始,因为课程内容确实比较丰富,这样安排能减轻一些压力,不必过于紧张。我会按照这样的步骤阅读《政治大纲解析》:首先,快速通读一遍,不做任何笔记;接着,结合往年的试题,标记出关键点;然后,多次复习并牢记这些标注的部分。我习惯使用肖秀荣的教材,不过今年他的预测题目命中率不高,所以期望值不宜过高。通过剖析真题,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重点内容,让自己心中有底。对于做错的题目,需要不断回顾以巩固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完整地研读了教材七次之多,660题也重复做了两次,400道全真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各做了两遍,此外还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测试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二十天,我回归基础知识进行了重温。不过,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我建议大家务必认真对待模拟试题,别期望像16年难,17年易那样的规律。要知道,考研数学表现优秀通常意味着总成绩也不会差。关键在于不断刷题,找出自身的弱点并进行总结,然后再继续做题。实际上,当你把教材精读到第四五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然而,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一定要勤于动手,并且遇到难题多与同学们探讨。千万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来说,首先单词是基础,背单词是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任务,直到考研前一天。我刚开始接触考研单词时,只觉得又多又杂,背了以后似乎没有效果,转眼就忘掉。后来听过一次考研英语讲座后,我开始按照记忆曲线来记单词。每天看100个,在上面标注重复的日期,以第一天算起,第3天、5天、7天、15天、30天都翻阅一次,按照日期来重复该重复的内容。开始时我是以看为主,之后越来越熟悉之后,就用卡片遮住中文部分,自己回忆单词的意思,如果暂时想不起来就立刻看中文翻译,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开始时效果不显著,但在后期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有个弊端,重复的日期有时会重合在同一天,也就是有时一天要看的单词量特别大,我也苦恼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单词之外最重要的是真题,真题之中最重要的是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说得特别正确。就英语来说,除了背单词,一战时我整个暑假的时间都花在了翻译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上,从97年到08年,每天下午翻译两篇,并工整地写下来。这不仅训练了阅读,同时也练了翻译。二战时因为已经很熟悉真题,我开始看张剑的英语阅读提高篇,将不懂的单词和词组划出来,分析其中的长难句,并且重复看,一段时间后单词量和句子的理解都有提高。将真题中的每一个单词、词组、长难句弄懂后,我将重心放在分析阅读题目的设置上,给每一个题目分类,在文章中划出与正确选项相关的句子,理清考点在哪。同时对错误选项也进行分析,弄清是张冠李戴、误解文意还是别的什么惯用的设置手段。如果真的分析通透了,拿到题目就能看出错误选项是哪几个,因为考研英语出题的干扰手段重复率特别高,这是我后面慢慢领悟到的。新题型我主要是做张剑的那本书,用铅笔做,考研前两个月开始,全部做完之后再擦掉重做。作文的话也是上考场前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下午写一篇,逐渐归纳自己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基础是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理解,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的应用。对这个科目,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是非常关键的。你需深刻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容的充放电过程、电感的自感现象,这些都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基础。
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例如,使用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来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能够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电路问题。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也是常考内容,它们将复杂的多电源电路简化为单一电源的等效电路,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
再者,动态电路的分析是电路基础中的难点,特别是RLC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电路,需理解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概念,并能计算出谐振时的电流、电压值。掌握暂态过程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需凭拉普拉斯变换或傅立叶变换来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建议大家做大量的练习题,因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凭做题,你检验自有的理解是否正确,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对每一道错题,都要深入思考错误的原因,找出知识的盲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条件允许,尝试搭建一些简单的电路模型,凭实际操作去感受电路的工作原理,这样会加深理解。
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电路基础虽然有些抽象,但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定能够掌握。坚持就是胜利,每一步努力都不会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