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地球化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成了我复习的起点。尽管这四十万字的篇幅对我而言并不算太过庞大,但内容略显单调,且由于类似的叙述风格,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然而,一旦攻克了首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难度几乎为零。当时,我将这本书与《肖秀荣1000题》结合使用,每读完一章就像学习教科书那样做相应章节的选择题,这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题目帮助我确定了阅读的重点(即使几乎每一处都是重点)和知识点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了混淆的可能性。由于我在后期几乎没怎么死记硬背(几乎没有长时间抱着书背诵的经历),所以我坚信这次深入阅读对我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我这种阅读速度较慢但能记住更多的人来说,我自诩这是“理解性记忆”,并大力推荐这种方式。因此,我认为这两本参考资料极其有价值,有大神提议大纲解析应再读一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值得一试。在此之后,我还天真地把《肖秀荣1000题》中的解答连同答案都抄了一遍,虽然并未记住多少内容。不过,事后反思,或许这个过程无形中还是有所助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从当前直至暑假来临之际,我的英语学习重心将放在记忆单词和进行阅读模拟练习上。我已经购买了四本阅读模拟书籍,并逐一完成了它们。每一本书都颇具挑战性,平均每篇文章犯两到三个错误是很常见的,无需因此过分沮丧。当然,我并未放弃,而是深入反思并总结经验,最终意识到词汇量不足是我主要的问题。于是,我开始了那项15遍的词汇强化计划。到了7月暑假开启时,若能每次记住单词三遍,并在完成一本阅读模拟题后取得良好效果,那就再好不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球科学基础,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等。理解并掌握地球的历史、结构、演化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我建议首先要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体知识框架,了解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板块构造论、地壳运动、气候变迁等。深入到具体细节,如矿物岩石的识别、地质年代的判定、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对这个部分的学习,阅读教材、做笔记、绘制思维导图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实地考察也是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会理解更为深刻。
有机化学,这是一门需精细理解和实践操作的科目。你需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以及合成方法。开始时,理解分子结构和命名规则是基础,后要重点研究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规律,比如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程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亲手操作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强烈推荐使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记得住;记忆是必要的,尤其是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和重要化合物的特性;应用则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凭做题和实验,你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