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肯定听到很多人说不用管政治,最后背背肖四肖八就行了,甚至有人真那么做,最后一个月才来看政治,我觉得完全没有理由随便轻视任何一门科目,政治和英语都是一百分,划的也是一个分数线,同样都是分,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呢,看你想不想为了那几分或者十几分去努力,我的备考过程是,七月中下旬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同时做1000题,我只做了一遍,后来把重心放在理解框架,要说政治就是背,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是理解知识点以后,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形成一幅图,这样就很牢固了,最后冲刺阶段的各种模拟题,我的大题答得都不错,这都是建立在我前期复习基础内容的时候理解的比较好的基础上的。
考研数学方面:
首要的数学复习原则是需清晰地规划出未来一到两个月内的学习目标。无论是复习英语、专业课程,都应该设定这样的计划,预先安排好需要复习的知识点,随后坚定执行。我个人的复习策略也是这样,一旦设定了计划,我会全力以赴去实现,即使需要压缩用餐和休息的时间也在所不惜。现在分享一下我的数学复习步骤。在正式启动复习之前,我先完成了过去12年的历年试题。由于大学初期我对数学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内容还能回忆起来,少数模糊的部分通过查阅教材就能解决,而那一年的考试难度也不算太高,因此做完真题后,我觉得情况尚可。这次经历不仅使我初步认识了考研数学,更关键的是激发了我的自信心。我意识到,只要我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数学教材,高分或许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我紧接着为自己设立了短期的学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到了10月,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的训练,那么你可以着手分析各类题目的命题模式。通常这些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已有讲解,并非要求你独立思考,而是要你能按题型分类来做题,例如对于主题题,你可以挑选历年试题来检验这些规律。这种方法在实际考试中极其有效,一旦我能识别题型并定位到原文相关位置,我对正确答案就有很大把握。这次我的阅读理解与新题型共错了3道题,我认为这已充分体现了我的真实能力。考试后直觉告诉我可能错了4题左右。从10月初起,你需要开始关注作文部分,我当时是参照王江涛的《高分写作》,尝试背诵20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虽然没全记住,但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背诵,这对提升肯定有益无害。不过要注意分配时间,毕竟10月需要兼顾所有科目的学习,还有政治和专业课的背诵内容,所以你要合理安排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固态相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多个领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晶体结构部分,你需理解晶格、晶向和晶面的概念,以及各类晶体结构的特点,如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等。这需大量的记忆和空间想象能力,借助模型或软件进行辅助学习。
固态相变是材料科学的核心之一,涉及了固-固转变、固-液转变、固-气转变等多种过程。理解相图并能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是备考的重点。你需熟练掌握相图分析,比如铁碳相图,了解各相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再者,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要理解这些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则要求理解材料的导热性、比热容、电阻率等特性,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理解+实践”的模式。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非死记硬背,凭阅读教材、做笔记来加深印象。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去应用理论,有效巩固知识点。对复杂的概念或过程,尝试自己绘制示意图,或者寻找相关的实验视频观察,会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案例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查找一些实际的材料应用案例,比如高强度钢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半导体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角色,这将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生动且具象。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