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觉得不用复习太早,有人说出了政治大纲(八月十号左右)再复习,我也没听,我是从九月份才开始复习的。我用的资料是《风中劲草》(九月底出),在它还没出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去年的二手书,先看的是马原,因为马原就那么点东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等新书出了,我就买了新的《风中劲草》,还有配套的《1000题》,又买了《肖秀荣1000题》。我是把一张纸对折两半,左边写知识点,写成填空题,右边写答案。这样复习的时候可以盖住右边答案,事实证明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我大概整理了四个大厚本子,每复习一章,就做风中劲草和肖秀荣的1000题,再整理错题。有人可能觉得很费劲,但是我觉得很有用哈,选择题知识点记得特别清楚,对排除多选题的干扰项非常有用。
考研数学方面:
我放暑假开始,也就是7月初,我暑假是在家里复习的,这个方法仅适用于自制力很高的人,我七八两个月在家每天学习12个小时,早上7点半起来,家里其实很舒服,刷牙洗脸吃个饭就可以了,很节省时间,不用洗衣服买饭什么的,数学从八点开始学习,到晚上6点半结束。第一天看数学课本,做一本精髓的笔记,这个笔记本很重要,后期再也不用翻课本,只用翻这个笔记就行,第二天做课后习题,并且改错,把错的题总结到一个本子上,要想自己为什么错,因为改错本是写给自己看的,有时候题目太长甚至都可以自己挑重点写,自己能懂就行。整个暑假,除了每周出去玩一天,基本天天这样,早上7点半学到晚上23点。其实习惯了也还好,没觉得多辛苦,就是每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有时候会烦,要自己克服。数学第一轮复习在暑假搞定,这时你就有了一本不太厚的笔记本和比较厚的改错本一号。9月份开学后,每天上午学习数学,每天学大概4个小时,李永乐全书一天一章,李永乐660题一天10题,李永乐分阶训练三天一章,做完一章要改错。这次第二轮复习大概到11月中旬才结束。这个时候你应该做完了李永乐的所有资料,并且拥有了改错本2号和更完善的笔记本(比如有些知识点总是错总是记不住,就找个位置专门写这些易错知识点)。第三轮复习11月下旬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第一天上午8点30到11点30,模拟考完,对答案打分,第二天上午就对前一天考的真题进行改错。这时你有了改错本三号。至此,你的考研数学复习基本就ok了,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你的笔记本和三本改错本,
考研英语方面:
我暑假之后才开始做阅读,97-04年的阅读做了一遍,05-17年的阅读做了3遍。阅读第一遍时我基本上是一天一篇,第一遍定时做出来,后面是精读,主要是翻译句子和分析句子结构,最后再仔细分析选项。做第二遍和第三遍时速度会快很多。关于写作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英语写作的字迹(真是戳中我的痛点,为此我考前一个月还特意安排每天半小时练字),平时默写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做到干净工整,改试卷的时间不多,字迹太差,老师连个印象分都要扣掉几分,相反字迹工整至少不会让老师产生厌恶的情绪。与此同时,自己默写或写出来的作文也要通过练习做到没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简单,就是运用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对线性规划,你需深入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标准型和非标准型的转化,以及单纯形法的操作步骤。线性规划的核心在于找到最优解,这个过程凭画图或者算法来实现。
整数规划则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0-1整数规划。理解其约束条件的特殊性和求解的复杂性,熟悉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这些都是需下功夫的地方。凭实际案例去练习,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再者,动态规划是一个需深度思考的部分。你需理解状态和决策的概念,掌握最优化原理,并熟练运用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大量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因动态规划的解题思路往往需反复推敲和尝试。
网络流问题和图论也是运筹学的重要部分。学会最大流最小割定理,理解Ford-Fulkerson算法和Edmonds-Karp算法,对树的遍历和最小生成树等图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要多做题,多思考,把每个知识点都尽可能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讨论组,查阅相关文献,甚至尝试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来模拟运筹学的求解过程,都能极大地提升理解力和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