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科目的学习侧重于记忆,推荐从8月至9月间启动复习。我当初是在8月开始着手,首先对照去年的考试大纲,并结合肖秀荣的1000题同步阅读和练习。9月新大纲发布后,由于变动较大,我重新购买了一本,并多次翻阅,使用荧光笔标记关键内容。我还完成了配套的选择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部分在书中做了标注,以便加强记忆。进入11月,我转向各类模拟试题,如肖8、肖5、任4、蒋5、20天系列等,同时也背诵《风中劲草》,大概背了五遍左右,确保能熟练掌握!记住,记忆的关键就是反复!如果时间充足,应尽可能多地做预测卷,尤其是选择题,主观题大致浏览一下即可。政治题目往往与时事紧密相关,所以最后的试卷通常会涵盖重要事件。肖4、任4、蒋5的大题部分需要背诵,只需记住答题要点,其余部分可以自由发挥。政治的学习重心偏向后期,初期不必过于投入。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开全面复习书籍,可能会感到吃力,遇到许多难题,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要有耐心逐步推进。到了第二轮阅读,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已经熟悉了。暑期最好能完成两次《复习全书》的通读,若时间紧迫,至少确保高数部分过两遍。首次阅读时需仔细研读,尽量亲自解决每个例题,每章节末尾的习题也要一并完成。在初读过程中,记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题目。第二轮就专注于这些标记的题目。第三次阅读大约在12月初开始,这次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定理。我想特别推荐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尽管难度较高,且考试中不太可能出现类似题型,但它对巩固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极其有益(特别是选择题,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首选看这部分)。这本书精准地揭示了我们常犯错误的地方。我也三次完整地研读了这本书,有些题目甚至反复琢磨。第一次做660题是在看完《复习全书》第一遍之后,同样标记出错误和有价值的题目,但我没有深入做微积分填空题部分,觉得这部分并不十分必要。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减少了660题的使用,因为虽然它有助于深化理解,但并非理想的应试训练材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因为基础比较好,所以没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只是把英语的真题做了两遍,然后把不会的单词圈出来,整理好单词本,重点背不会的单词,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很好的掌握单词,但是这种方法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点的学生,就要多背单词了,根据自己的词汇量,找好单词书,每天都背一点,从现在开始,千万别拖到最后,一定要早背早准备,学习效率会比较高。最后说说英语比较好的两本书,英语阅读何凯文,英语作文王江涛,都知道考研英语就是学阅读和写作,别的差不多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涵盖环境科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课程,对理解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有很高要求。基础理论的学习至关重要。你需扎实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过程和影响,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往往以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需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环境工程处理技术是考试的重点。包括水处理、气处理、固废处理和噪声控制等内容。比如,废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废气治理中的吸附、催化燃烧等,都需你详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这部分内容通常会出现在计算题和分析题中,需凭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再者,环境法规与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以及国际环保公约,如《京都议定书》等,这些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中,考察综合应用能力。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理论部分需理解后,凭画思维导图、做笔记等方式加深印象。对技术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实际操作感。定期做模拟试题,查漏补缺,提升应试技巧。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激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