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近年来,政治科目似乎变得相对容易得分,因为大部分答案都能在问题中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通常,政治复习是从九月起始,我推荐使用肖秀荣的完整教材系列,我个人非常推崇他。他的试题往往与考试趋势相符,只要跟随肖秀荣的书籍或其他权威教师的指导,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推进即可。关键是要时刻留意更新的信息。接近尾声时,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徐涛的小黄书是绝佳的押题工具,效果显著。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完成市面上所有试卷的选择题部分,无论是电子版还是印刷版。
考研数学方面:
从备考初期我就着手学习数学,毕竟它在所有科目中占据首要地位。起初我没有直接看书,而是反复做了课后习题大概三次(后来发现这些题目都是经典之作)。高等数学部分,我依赖于复习全书,直到大约十月底,我才转向真题训练。我做了几套真题,感觉除了2016年那份较为困难之外,其他都不算太难,所以就没有过于深入研究。接下来就是模拟试题阶段,包括400题、八套卷、四套卷以及李永乐的模拟题集。我都一一尝试,这个过程让我备受挫折,能在真题中取得140分,在模拟题中拿到120分已属不易。然而,模拟题的价值在于其命题思路,因为说不定考试时就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分数反倒是其次的考虑。如果给这些模拟题做个排名,我会说李林的最好(可惜我没来得及做),其次是李永乐的,接着是四套卷和八套卷,最后是400题。总体来说,我觉得400题的质量不太理想。但我推荐大家尽量抽时间多做一些数学题,真题不需要做很多遍,重点是要多次回顾错题。模拟题可能包含未来的考题,因此不容忽视。数学的学习关键就是大量做题!初期我建议使用复习全书,这本书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的强项之一,基础知识还算扎实,复习起来相对轻松。目前我正专注于大量积累词汇,不论多艰难,每天都会确保至少一小时的记忆时间,虽然短期内可能进步微乎其微,但持之以恒到年末,定会有所收获。我认为,缺乏词汇量是英语考试的一大难题。对于阅读理解,抓住逻辑脉络和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实际做题来不断训练,你会逐渐领略其中的窍门。至于作文,我没有依赖任何模板,只是平日里积累了些优美的长短句,效果还挺理想。若你觉得写作吃力,不妨看看那些提供模板的书籍,里面不乏有价值的内容。我选用的参考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以及一本乱序版的单词书。另外,我还使用朱伟的恋恋有词,先读单词,力求熟悉,然后开始背诵。我总共背了四遍,看了一遍配套视频以加深理解,接着通背一遍,遮住中文释义再背一遍,最后复习了一遍附录中的单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标记出难以记住的词汇,给予特别关注并集中攻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电子基础是一门涵盖半导体物理、电路理论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个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软件开发,都离不开微电子学的理论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掌握半导体物理是关键。理解p-n结的工作原理,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晶体管的工作机制,这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对这部分,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凭实际操作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半导体器件模型,如BJT和MOSFET,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关键。
电路理论也不能忽视。微电子学中的许多设计都需电路分析,包括直流分析、交流分析和瞬态分析等。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超级position定理等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大大提升解题效率。
再者,集成电路设计是微电子专业的实践性部分。这需了解VLSI设计流程,熟悉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能够进行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这部分的学习,我建议大家结合实际项目或者仿真工具,比如ModelSim、Synopsys等,进行动手实践,这样会更直观且深刻。
我认为,好的自学能力和持续的实践是学习微电子基础的重要策略。这个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器件不断涌现,只有保持自我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定期复习和做题,不断巩固知识点,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