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提纲具有极高的价值。《风中劲草》是一本极为经典的教材,务必专心研读。我在最终的复习阶段选择了肖秀荣的书来背诵,相信选用其他资料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为了冲刺,我专注于做大量模拟题的选择题,以找出知识盲点。不断回顾《风中劲草》中的知识点,对不懂的部分反复记忆。在肖4发布之前,重点是攻克选择题。肖8侧重于选择题,而肖4则偏重大题。对于政治学习,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背!至于主观题,主要依据的是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四套题。当然,后期我发现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政治,都需要大量背诵,尽管有时感觉记忆力有些吃力,但依然全力以赴地去记。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少考生往往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直至考研结束,我一直保持着学习英语的状态。初期,直到暑假来临之前,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很多人推荐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本,起初我也尝试了,但我后来认为并不理想,因为书中的词汇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转而选择了依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书名已记不清,但这类书籍颇多),将出现两次及以上的单词熟记,这就足够应对考试了。阅读理解从暑假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我没有做过多的模拟题,重点在于深入研究历年真题,这样通常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准备大约十篇左右的范文就绰绰有余,考试时多半能找到适用的素材。考试那天,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处理翻译和阅读部分,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只好随机填写了ABCD选项,每个空格价值0.5分,得四个正确才抵得上一个阅读选择题的价值,所以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且深入的领域,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戏剧,都需有扎实的基础。我认为,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关键。对古汉语,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是基础,凭阅读经典文献,如《诗经》《楚辞》等,深化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对现代汉语,要关注语法规则的变化,并多读现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感。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
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这部分更注重于理解和分析。你需了解各种文学流派、理论家的观点及其影响,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我建议,先从大的历史框架入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文学时间线。逐个时期、逐个作家进行深入研究。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应尝试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去解读具体的文学作品。定期写作论文或者读书报告,这对提升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理解”非“死记硬背”。对复杂的理论或历史事件,我会尝试用自有的话来解释,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其内在逻辑。我也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寻找更多的学术观点和解析,以拓宽自有的视野。
至于复习策略,我发现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是非常有效的。我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遍学过的知识,将新学的内容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自有的知识网。整理出一份简洁明了的笔记,方便后期查阅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