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水利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花了心思的,因为去年政治几乎没过线,虽然去年总分也不错~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法基和时事政治五部分,侧重点真的不一样。首先声明,不能光听课的,我是上完一节课,看一下肖秀荣的那本书查漏补缺强化记忆然后就跟着做肖秀荣一千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把不会的题目标注出来然后擦掉答案,当第二次看的时候,只看标注出来的就好了,也可以考一考自己还记不记得答案了。说一说各小科吧,第一,马哲部分一定一定要听课,有一些老师跳过的部分也要自己看,不能她不讲就不看了,马哲部分变动小,课程精悍,非常系统。第二,毛中特部分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宏观把握,就是每个小节做联系,对比,千万别拘泥于一个个小的章节,我上完一节课以后,很多时候会翻看讲义书,寻找对比联系,受益匪浅。第三,史纲部分,真的就是在特别累的时候放松一下,讲的内容不细,但是打基础够了,重要的是,听课以后会对今年的时政热点有了初步把握。第四,思修部分,自己每天总结一章内容,八天总结完毕,就是在那种8开的纸上自己画结构图,自己写每一章的内容结构,很有用的。第五,时政呢,就是最后买了肖秀荣的那个时政小册子,反复看一下,耳濡目染,就ok了。
考研数学方面:
众所周知,数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也不例外。首先谈谈整体规划,我建议在7月之前完成一轮教材学习,课后练习不必全部完成,挑选一些题目来做就足够了。接着,7月到8月期间应集中精力刷全面复习资料,因为我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预习过一次,所以初次尝试时错误不多。进入9月,每天一套真题是必须的,每个人的真题集可能不同,有人选十年的,有人选十五年的,我都一一完成了。同时,我会穿插着复习全面资料和做真题,第二次做感觉轻松多了,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十分实用。对于真题,我选择了分章练习的方式来进行第二轮,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会有差异。紧接着,我开始了第三次真题训练,这次我采用的是模拟百分卷的形式,即购买新的试题集再做一遍,此时成绩稳定在135分或140分以上。尽管如此,仍然有些题目难以解答,这是无法避免的挑战。完成第三轮后,由于时间限制,我专注于做过去十年的真题。在这里,我推荐大家购买两位作者的真题集,因为答案有时会有出入,更重要的是比较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视角。
考研英语方面:
在我看来,英语阅读的关键在于反复操练真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对于整个考研期间的英语学习,我唯一的参考资料就是单词书和历年真题。建议使用纸质版的单词书籍,每日坚持记忆,不断循环,绝不懈怠。至于真题,我个人推荐黄皮书。单词的记忆应持续至考试前一天,先完整过两遍小册子上的词汇,接着转而记忆从阅读中摘录的单词,同样重复两次,这样的方法效果颇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水文学,顾名思义,它是水利工程学与水文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将水文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中。其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循环、径流形成与计算、洪水分析、水资源评价等。掌握这些知识点是考试的关键。
理解水文循环是基础。它描述了地球上水分从大气到陆地,再到海洋的动态过程。你需清楚每个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这有助于后续对径流形成和洪水分析的理解。
径流形成与计算是工程水文学的核心部分。需掌握不同的径流计算模型,如雨量-径流量关系的确定、单位线法、流域产流模型等,并能按具体条件灵活应用。这部分需大量实践题目来巩固。
再者,洪水分析是考试中的难点,涉及到频率分析、洪水预报等内容。理解并熟练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洪水特征值的计算,以及熟悉洪水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水资源评价是对水资源的总量、质量、可利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这部分需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转化、消耗和污染等问题,掌握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除了看书和听课,我还推荐大家做大量的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够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参与一些水文模型的模拟实验,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构建知识框架也很关键。我会先梳理出各个章节的大纲,填充细节,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定位。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