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制浆造纸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来说,首先便是不能有畏难和凑活着复习的情绪,80分和60分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需要重视起来;其次,政治是最不能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科目,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逐渐明确,在一轮轮的做题和记忆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框架,在后期背诵和整理要点的时候要不断地强化自己形成的知识体系;第三,政治复习的过程中,题目的确是需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但是一定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的前提是需要对一章或者一节的内容认真复习一到两遍以后再拿题目当做检验复习效果的工具,根据做错的题目,对应到知识点再做强化记忆。我认为,在暑期到最后做模拟题之前,一本肖秀荣1000题便足够,在10月底才做完的1000题,1000题完成后算是对自己几斤几两有了大致的认识。最后,11月和12月的集中背诵和做模拟题的阶段是整个政治复习最重要的时段,在这段时间各种模拟卷小册子公众号整理的知识精要满天飞。因为复习到最后时政热点知识要点都是大同小异,各种秘诀精要也大都是从各种模拟题的答案中摘取,我认为在这段时间最好的复习方法把他们出的模拟题做透按照自己的框架整理好,最后将模拟题中的分析题要点放入到自己的框架中背诵,这样便与自己之前的学习做好了衔接,避免了最后阶段的分析题背诵与之前的复习脱节。政治呢,选择题要多做几遍,求多不如求精。大题呢,就使劲背吧,背吧,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吧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之初,我选择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书籍来奠定基础,掌握各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每本书的课后练习我都亲自动手完成。至于复习的范围和考试的重点,我会参照教育部发布的《大纲解析》来指导。关于概率论,我想特别提一下,虽然在大学时期我觉得这门课程相对容易,但在考研过程中,我发现它实际上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特别是数理统计的部分。对于数学而言,如果想要取得高分,我建议从基础知识着手,自我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掌握极限计算的关键点、运用表格快速解决积分问题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策略,并且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他人详尽的讲解。此外,每道题目都应全力以赴地解答,即使一眼看上去就会了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决定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弥补这一疏忽。
考研英语方面:
给大家分享我突破速度的经验:在于视域。就是说,以前慢的时候,一句话基本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过来,然后消化是什么意思。快起来的时候,直接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眼睛是一扫一句话的。还有熟悉了英语的段落分布以后,一些不重要的句子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也没有什么语法基础,就是做多了,就有经验了。12月份,把近十年真题整体做一遍,计时做。近三年真题的时间分配是:11下旬,12上旬,12下旬各一套,严格计时,仔细整理分析,保持好做题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有机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反应机制。对每一个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都需深入理解其发生的条件、步骤以及产物形成的原因。例如,亲电取代反应中的芳香性取代,需理解为何芳环稳定,以及取代发生在哪个位置遵循的规则。这些理论知识是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掌握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也非常重要。比如醇、酚、醚的性质差异,如何凭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进行区分。要熟练记忆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反应,这对推断题和合成题的解答至关重要。
再者,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了解并理解基本的有机合成路线,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尤其是安全知识,这些都是可能出现在试题中的内容。例如,掌握如何进行Grignard试剂的制备和使用,或者如何进行酯化反应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应凭思考和讨论去深入理解。尝试自己设计反应路径,预测反应结果,这样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做大量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风格,找出自有的薄弱点。
利用好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科普文章、在线课程等,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学习有机化学。但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同样重要,避免陷入信息过载。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笔记,遇到难题不气馁,积极寻求帮助,这些都将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