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和红宝书,但我比较偏重前者,尤其是哲学部分,解释非常详细,课后的真题可以让人明白重点之处,而且不同颜色的字体可以引发看书的兴趣,我看红宝书大篇大篇的文字一会儿就犯困。在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每天看多少页,几天看完,几天的通融期(一般不能准时完成,会有小事的耽误,但你可以定一个两天的通融期),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主动的把握时间,我约定每天20页,后来发现不易完成,改为15页,这样耗时1个月完成,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因为看书易跑神,多是边读边理解,这个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定。肖八出来之后,就开始做肖八选择,我做完一套选择,习惯把未掌握的知识点列在封面的空白处,掌握了之后打上对勾,考试以前再回顾这些知识点。我认为,政治选择题非常重要,大题背背每个人差不多,选择题却相对容易也能拉开差距。选择题要多关注周年事件及事件相关人、大纲变动考点、重要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复习投入最多,源于从小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复习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像是在受苦,而解数学题则成为一种乐趣。如果时间允许,我推荐首先阅读教材。我尝试过粗略浏览,但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于是转向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困惑时回头查阅教材。初次研读进度较慢,每天仅能完成十几页。我还购买了660题,尽管只是选择和填空,但我发现解答起来相当吃力,这让我备受挫败,最终选择了放弃。第二次复习后,我意识到选择填空的重要性,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书,然而仍然进展困难。我只能借助答案,记录下我不熟悉的方法。很多题目都有相似之处,一旦掌握了方法,难度就降低了。接着,我挑战了400题,难度颇高。起初做模拟题,我首选400题,但它依然让我受挫。于是,我转向真实的试题,发现它们不仅简单,还有规律可循。通过不断做真题,整理错误,找出知识盲区,然后回到复习全书寻找答案。这样,400题对我来说也不再那么艰难了。最终,我在数学上的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阅读能力,而非仅仅词汇量的积累。你会发现,完形填空(20个小题,每题0.5分),四篇阅读理解(每篇五个问题,每个两分),一篇句子排序(五个题目,每题两分),一篇全文翻译(同样两分)加起来就已经是70分的大头了。接下来就是小作文(十分)和大作文(二十分)。强烈推荐一本《考研英语历年真题精析-命题剖析与复习指导**年-**年》,这本书极具价值,值得尽快收入囊中。
认真研究近十年的真题,并对其深入解析,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显著。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套试卷,尝试撰写并自我批阅作文,同时专注于将阅读部分自行翻译,如果遇到困难,可参考后面的官方译文,但目标是在考试前一个月能独立完成阅读翻译。对于阅读理解中的错误,务必投入时间去探究原因,这是你个人的探索,你的教训,对你来说最为有效。即使初期错误仍然较多,也不必焦虑,因为你的阅读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不要过分纠结于正确率,持续练习,改正错误,解析题目,翻译内容...你会从中汲取灵感。
英语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培养语感会使学习更为愉快。你可以选择早晨朗读一些英文文章,比如那些来自真题中精选的阅读篇章,它们都是教师们从各类国外期刊、杂志、网站精心挑选的,内涵丰富。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定律和理论。对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至关重要。特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第二定律则涉及到系统自发性变化的方向,熵增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是关键。至于第三定律,主要涉及绝对零度时的性质,对固体的熔解和升华焓的测定有重要应用。
化学动力学部分,要深入理解速率方程、活化能和Arrhenius公式。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过渡态理论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电化学是另一个重点,电池电动势、Nernst方程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需透彻理解。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的内容虽然相对较少,但它们在化工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也需投入一定精力去学习。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结束后,都尝试自己构建知识地图,将新学的概念、定律、公式等融入其中。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方便后期复习。
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难题不要怕,反复思考,必要时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这都是提升的过程。
再者,定期回顾和整理错题也是很好的学习策略。错误往往是暴露弱点的最好方式,凭对错题的分析,你找到自有的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有耐心,自己会越来越好。每一次的进步,无论大小,都值得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