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对政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为去年差点在这一科上栽跟头,尽管总体成绩还算理想。我从九月起就开始着手复习政治,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当前时事五个模块,每个部分的重点各有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单纯听讲座是不够的。听完一堂课后,我会查阅肖秀荣的教材来巩固和完善理解,接着做肖秀荣的一千题,第一次使用铅笔作答,标记出不确定的题目后再擦去答案。第二次复习时,只需关注之前标记的部分,并测试自己是否还记得正确答案。
具体到各个科目,首先是马哲,这门课绝对需要认真聆听,即使是讲师略过的部分也得自我研读,不能完全依赖讲解。马哲这部分变动不大,课程紧凑而系统。其次,毛中特的关键在于宏观理解和关联分析,不要局限于个别小节,我在听完课后经常回顾讲义,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收获颇丰。再者,对于史纲,可以在疲劳时作为放松,虽然讲述不深入,但足以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年的时事热点。至于思修部分,我采取每天总结一章的方法,用了八天完成,自己动手绘制章节结构图并记录内容,效果显著。最后,时事政治部分,我购买了肖秀荣的小册子,反复阅读以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分成三轮复习,第一轮2月底到6月底,花时间看课本把课后题目做一遍,理解掌握课本中最基本的理论、公式、方法和知识。第二轮7月20号到9月20号做李永乐全书,我想提醒你:复习中千万不要追求高速度,欲速则不达,考试考得是你会多少东西而不是考你复习时间。第三轮9月底到10月底把全书在重新看一边做一遍,重点放在上次复习中你不理解和你不会的知识点,11月初到12初每两三天定时做一套历年真题,做好查缺补漏,12月初到12月中旬半个月时间多做模拟题提高速度,最后半个月再把课本大致的看一下,这时不要漏过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课本习题中的结论,公式等,同时坚持每天做一些数学题目保持自己不手生。数学是考研中的重头戏也是压头戏,如果数学的确不好,报考学校时千万要慎重,
考研英语方面:
针对考研英语,我认为核心是把握文章的脉络。即使阅读时没有遇到生词,或大致理解了内容,但仍无法正确解答问题,这是我在备考期间深刻体验到的。不少同学反馈,一旦频繁练习考研真题,再去做模拟题就会频繁出错。如果将考研英语与英语六级做个对比(想必许多考研英语导师都强调过两者的差异),我觉得考研英语更注重对整体文章含义的洞察,而英语六级则更偏向于测试对具体细节的把握。理解文章,意味着我们需要跟随作者的思维路径,预测接下来的内容;关注细节,则只需我们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考研英语的重点在于理解和思路的把握,而英语六级的难点可能就在于那些难以驾驭的复杂词汇。因此,我总共四次重复研习真题,每次都精细阅读,直到我对文章中的每个单词都了如指掌。完成真题后,我接着做了张剑的150篇(提升部分),每天坚持做4篇,隔天再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做的目标主要是锻炼自己解读陌生文章的能力,减少面对新文章时的不安感。由于真题我已经做过多次,再次接触时几乎能记住所有答案,文章也十分熟悉。唯有保持每日一定的阅读量,才能确保在考试时面对未读过的文章也能迅速平复心情,专注答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涵盖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对电路理论,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这是分析复杂电路的基础。你需熟练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并联计算,以及电源的星形-三角形转换。理解交流电路中的相位关系,如阻抗、容抗和感抗的概念,对解决实际问题极其关键。
进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需深入理解。BJT和FET的放大效应,静态工作点的确定,这些都是基本功。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如电压跟随器、反相比例放大器、加法器等,需凭大量习题来巩固。理解负反馈的作用和类型,能帮助你解决更复杂的放大电路问题。
再者,数字电子技术主要涉及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各种逻辑运算符的含义和功能,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组合逻辑电路中,重点在于理解和设计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器等;在时序电路中,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的理解和应用则更为重要。
学习电子技术基础,除了理论知识外,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实验室的动手操作能你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加深理论印象。多做题目,尤其是真题,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提升解题速度。
我建议大家找一些好的参考书和在线资源,比如《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版)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网上也有很多优质的教程和讲解视频,作为补充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