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学习是在十月份启动的。我研读了红宝书,并结合着做了肖1000题集。其中,选择题部分尤其关键,特别是多项选择题,常常成为区分分数的关键。我对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进行了仔细研究,还完成了肖秀荣关于时事的小册子。接着,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但之前学过的内容总是遗忘。我浏览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用它来理清框架,同时也尝试背诵了一些考点预测,然而发现工作量相当繁重。最后,我专心致志地完成了肖4,并且熟记了其后面的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已经使用手机应用背诵过两轮考研词汇,但我个人倾向于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这种方法有助于我在实际语境中理解词义,记忆也更为牢固。起初,我试过研读张剑的150篇文章,但他的解题方法并未能让我信服,于是我决定放弃这本书。确定专业方向后,大约在九月份,我开始专注于真题训练,系统地完成了2005年至2015年的历年真题,并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我认为,真题与实际考试最为贴近,无论重复多少次都不为过,因为它们能真实反映考场上的题型风格。理解和把握真题的特点对答题大有裨益。十二月时,我购买了一本小黄书来准备作文。遗憾的是,这是我考研英语备考中的最大失误...最后,我的作文水平并不理想...在钻研真题的同时,务必要多加练习写作,别重蹈我的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通史的理解并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是要深入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发展以及政策演变。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经典的历史教材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书籍提供了全面的历史框架,帮助构建起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大局观。
注重细节,尤其是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推恩令,唐宋变革,明清的海禁政策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需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了解并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唐太宗等,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常考点。
再者,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性。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时期的特色都是前一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比如,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从周朝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元明清的行省制度,都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读历史,这是考研中的一大难点也是亮点。比如,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进步,如何分析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等。
做笔记和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整理出自有的历史时间线,用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关系可视化,帮助记忆。定期回顾,不断巩固,是保证知识深入理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