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文科生,我对政治并未投入过多精力,最终成绩还算过得去。遵循前辈的建议,我选择了几本业界知名的政治辅导书籍,包括教育部大纲解析、风中劲草的核心知识点、肖秀荣的1000题、真题解析、8套卷、时事与政治以及4套卷,还有任汝芬的4套卷。大约在9月20日左右,随着红宝书的发布,我开始了复习之旅,每天阅读两章节,并配合1000题练习。
在9月至11月期间,我专注于选择题训练,真题中的选择部分也进行了演练。完成第一轮学习后,我结合风中劲草的知识点和1000题的错误题目,快速地进行了第二轮复习,因为近年来选择题的趋势更加灵活,常从不起眼的细节中设题,所以我特别注意了每一个知识点。
接下来是肖秀荣的各种模拟题集,包括时事内容,尽管分数不多,但通常较为简单。至于大题,不必过于焦虑,12月份开始集中背诵,主要是掌握答题模板,多背诵就能逐渐掌握答题技巧。个人认为任汝芬的4套卷质量一般,但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非常好,特别是大题,务必全文背诵。20题虽篇幅小巧,同样值得一试。
考试首日,由于太过紧张,我犯下了将正确答案改成错误的愚蠢错误,这让我十分懊悔。对于大题,应清晰列出要点,如果记不清楚,可以适当发挥几句,因为阅卷老师没有太多时间细看每一道题。大家都说政治是一门短期内投入产出比高的学科,多背诵总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建议尽早开始政治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学习时间是7月中旬到9月底两个半月,这个阶段给大家推荐的资料是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本用于该阶段的学习,有精力的同学建议两本同时进行学习。市面上的复习资料很多,选择好的复习资料会让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把考研考核的知识点罗列讲解的非常清楚,让大家充分了解考研要考的内容,不做无用功。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考试大纲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有知识点对应的题型,随后附了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基础过关660》(很不错,重点考察概念,不要以为只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的题目当做大题都没问题,你做完一遍要很久,其实这本书好多题目和第一个复习全书题目重合,感觉这两个搭配是完美组合)。当然看哪本书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适合你的书和套路。还有《陈文灯复习全书》可能更难。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暑假从基础入手,结合真题实战来复习,感觉效率很高。10月开始背王江涛的作文,一天一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同时将真题做第二遍第二遍用的是张剑的,有些答案和考研圣经不同,但英语重在理解和掌握不在于答案。至于翻译,要是阅读能控制在错4个以内那么翻译就没问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涵盖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问题分析以及环保政策法规等内容的综合性科目。它要求不仅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还要能深入剖析其成因,具备一定的解决思路。在复习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理解和记忆: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
对“生态环境”,需理解它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污染”部分,则需了解各类污染源,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理念是环境保护的基石,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尤其是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两点。
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采取以下步骤:
1. **系统阅读教材**:全面了解课程框架,把握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要观点,构建知识体系。
2. **做笔记和思维导图**:整理关键知识点,凭视觉化的工具加深记忆。
3. **案例研究**:寻找真实的环保案例,尝试从课本知识出发分析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习题练习**: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5. **讨论交流**:与同学一起探讨疑难问题,不同的视角会带来新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环境问题是动态变化的,理解其背后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保持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关心,将理论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也是我学习这门课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