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基础比较好,因此政治的复习也开始的比较晚,买了肖秀荣的真题、形策、肖八、肖四,风中劲草以及徐之明的政治知识点图鉴,对于高中政治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不用开始的太早,我个人是九月份刷了刷真题,正式开背是10月底,那对于高中是理科的同学,7月份开始也就可以了,每天时间不用太长,其次我认为政治的模拟题可以做,但是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你记忆细节,要找题感还是要做真题,尤其是选择题,政治的选择题有很强的时效性,从历年的真题看下来你就会发现,大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很多时候选择题的选项都可以看做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政策的不同说法或发展结果而已。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的两个学年里,我依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了数学期末考试。决定考研后,我决心从头开始,购买新教材重新学习。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就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坦白说,我在一个学期里只学完了高数上册的前两章。数学对我而言,向来是一门极其棘手的科目,入门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有时,我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理解一页内容,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我不明白的问题。课后习题对我来说更是难题,大约有80%我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看完一章教科书后,不再做课后题,而是直接转去看对应的复习全书。然而,这个方法并未奏效,我发现每一页有一半的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整个寒假我才艰难地消化了第一章节。
我学习数学的速度很慢,尽管整天埋首其中,但由于理解难度大,进度缓慢。由于基础知识近乎空白,我调整了学习策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理解了考研数学,完成了大量真题训练,才使得我的成绩从最初的30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30分,足足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翻译我用的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书上有历年真题,讲解也非常细。因为我前期工作就是背单词,负担不重,所以就早早开始了翻译。四月中旬按照每天一年的五句话(除去最近三年),自己认真手写翻译,然后对照书上讲解订正,并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以及常犯错误,对考研翻译有了初步认识。八月份第二轮翻译,对易错点做重点处理。十一月底开始三轮翻译,这个时候对之前做过的题以及正确翻译已经很熟悉了,就重点关注自己的错题,对自己的一些易错点一定要重点关注,错题要反复去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信号系统》,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信号的基本性质、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滤波器的设计等。我建议首先要通读教材,理解每一个定义和定理。凭做习题来巩固这些知识,尤其是那些涉及到计算和应用的问题。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傅立叶变换的应用以及拉普拉斯变换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利用MATLAB进行实际的信号处理操作,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
《数字电路》主要涵盖了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这部分需大量动手实践,比如用面包板搭建电路,观察其工作状态,这样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对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了解摩尔定律和冯诺依曼架构会有很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能灵活运用Karnaugh地图简化布尔表达式,以及理解各种触发器的工作方式和它们之间的转换,都是考试的关键点。
复习这两门课时,我建议采用“由浅入深,反复练习”的策略。先从基础知识点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问题。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历年试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们不仅你熟悉考试题型,也能检验学习效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遇到难题不要气馁,多思考、多讨论,往往能找到解决办法。保持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