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在六月初就买了肖秀荣三件套(精讲精练+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上下),学习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我认为政治暑假开始并不会太早,因为基本上暑假是刚开始认真备考阶段,心也没有很急。到9月整个人已经开始浮躁,对于政治的包容心就更小了。像我最一开始说的,一旦松懈很容易垮掉。七月份你觉得九月份开始就够了,九月份看着那么多要背的和那么多要做的阅读就想着等肖四肖八蒋五就好,哪有真的能够完全押中题的说法,如果能够提前做更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让自己变得手足无措。老师的全程班是分几个阶段不停地削减内容,但这几个阶段也会重复地让你去背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才是硬道理。政治还是跟着老师比较好,书是没有逻辑的,但是老师可以给你找出容易记住的逻辑或方法。到后期冲刺的时候我把市面上的一些冲刺押题卷都做了,没有五十套也有三十套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花费时间最长最理想的科目。大概三月份开始看教科书——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还有浙大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建议看前先了解一下具体需要看哪些章节并标注好,不要一股脑就开始投入学习。对于像我这种大学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我建议是先自己认真看书,看书的目的是为了熟悉一下知识点,同时我还买了张宇的高数十八讲、线代九讲与概率论九讲以及历年真题全解和八套卷四套卷。怎么说呢,贪多嚼不烂。其实我个人觉得把课本与视频的笔记吃透、把历年真题全解认认真真做两三遍就应该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过程始终持续不断。在七月之前,我唯一的英语学习活动就是记忆单词。有人提倡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这或许适合部分人,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可能收效甚微。最可靠的方法是购买一本专门的单词书,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每个单元都要彻底掌握,并定期回顾。每次记单词或复习时,我会在单词旁边记录日期和记忆的状态,这样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进度。有了坚实的词汇基础,当你开始阅读训练时,你会感到无比顺畅,当大部分词汇都熟悉时,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来进行阅读训练,尽管它的难度稍微高于真实考试,但在与真题的匹配度方面无可比拟。由于难度较高,在训练时即使错误很多也不要灰心。至于真题的练习,无疑是英语复习的关键环节,至少需要做三遍。第一次可以在7月或8月进行,确保有一定单词量和阅读基础,做完只对答案,不做解析,尽量减少印象。接下来专心提升阅读能力,一个月后再做一遍,那时对真题的记忆应该已经淡化,以防止记住正确答案的困扰。此时,你可以深入研读,这个时候,张剑的真题详解是个不错的选择,解析详细。除了阅读,作文也需要练习,至于完形填空和翻译,适度训练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它包括了固体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材料化学以及材料物理性能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对固体物理,你需深入理解晶体结构、能带理论和电子输运等核心概念;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中,关注各种陶瓷、玻璃和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质;材料化学部分则需你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各类材料的合成有深刻理解;至于材料物理性能,重点关注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系统性学习,先从教科书入手,构建起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我会结合参考书籍和研究论文,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例如,《材料科学基础》和《固体物理导论》是我经常查阅的教材,《Nature Materials》和《Science》等顶级期刊则是我获取最新科研信息的重要来源。
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的关键。我建议定期进行习题练习,特别是历年的真题,这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并找出自有的弱点。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以提高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能力。
实验技能也是材料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量找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论理解。可能的话,尝试独立设计一个小项目,这将极大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很重要。合理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持续学习比短暂的高强度冲刺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