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主要参考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和红宝书,不过我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它的哲学部分,解析详尽透彻。配套的历年真题能清晰地突出关键内容,而且不同色彩的字体让阅读变得有趣,不像红宝书那样全是大段文字,看得我很快就感到疲倦。阅读时需要设定个人计划,比如每日阅读量、预计完成日期,再加上一些缓冲日(通常会有些小延误)。例如,我起初设为每天20页,后来觉得难度过大,便调整为15页,这样大约一个月就能读完。我喜欢早晨投入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那时注意力较集中,我会边读边思考,这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来安排。肖八出版后,我就开始做选择题,每套完成后,我会将没掌握的部分记在封面上的空白区,熟悉后就标记已掌握,在考前再复习一遍。我觉得政治的选择题至关重要,大家大题准备都差不多,但选择题做得好,分数差异就会显现。对于选择题,要注意纪念年份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大纲变化涉及的考点以及重要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材料:重温张剑的150篇阅读理解,同时进行完形填空、新题型及翻译练习,并且要安排作文训练,别忘了每日背诵单词。作文部分宜尽早着手,我就是在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结果几乎等同于未复习。建议从刚开始记忆单词时,就同步收集优美的句子以备作文使用。特别提一下短文写作,由于其在答题卡上的空间有限,通常会有一定的框架要求。对于这类作文,可以预先打个草稿,如果时间紧迫,应优先完成规定的格式,然后再补充开头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石至关重要。这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如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例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我建议使用《现代操作系统》这样的经典教材作为基础,结合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控制技术部分,你需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动态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自动控制原理》是这个领域的经典教材,但也要注意理解和运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了解最新的控制算法,比如PID控制、模糊控制、智能控制等,也会在考试中体现深度和广度。
再者,计算机编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如C++或Python,能够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并理解其运行机制。对计算机系统,理解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交互,以及如何凭编程实现对硬件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这些题目不仅能帮助你巩固知识点,也能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参加讨论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例如参与一些控制系统的开发,或者凭模拟软件进行实验,这样既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