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纳米生物医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开始复习政治,我复习的流程是,马哲和毛中特、近代史和思修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期间要伴随做选择题(只有选择题),等大纲出了,把增减知识点进行总结,做完选择题差不多已经十月中旬了,开始找辅导书的大题进行训练,就算知识点不熟,也要写,也可以查书写答案。最后冲刺阶段,每天用两小时背那种背诵版的要点(不断重复,对选择题有很大帮助),这时候看十年真题,选择题作为模拟,大题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像马哲的重点会重复考,从真题中找到答题思路。之后是在复习阶段,首先复习马克思和毛概,也就是最重要的两部分,近代史和思修法基可以拖后,也可以在看前面内容无聊的时候看看,这都是可以自己调配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可算是中上水平。很早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大约四月时,我便启动了词汇积累,使用一本按词根排列的单词书,其中包含历年考研的例句,这对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这期间我总共翻阅了两遍。在距考研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每天早晨都会背诵100个单词,直至考前一天未曾间断。平日里,我主要通过背单词和做阅读来练习,长难句部分并未特别专项训练。鉴于阅读题的分值比重,我购买了从1997年至2020年的所有真题,反复做了约三遍,到最后,无需看文章或题目,我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做真题的目的是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了解错误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具体做法是先独立完成阅读,对照答案,查看解析和翻译,确保能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并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一旦你的阅读技巧达到一定境界,甚至能预测出命题者如何设计陷阱。对于写作,我选购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都背,熟记了大约十篇大小作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题目。初期我也尝试过做完形填空,但由于它需要极高的英语功底且耗时较长,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只练习了不到十篇。最终,我对自己的英语总成绩感到较为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大学化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及反应机制。比如,分子结构、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都是核心知识点。学习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应凭做题和实验去深化理解。例如,凭绘制Lewis结构来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或者凭模拟实验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定期复习并构建知识框架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是物理化学,这是一门更注重逻辑推理和定量分析的学科。热力学定律、量子力学、电化学等章节需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对这些复杂的理论,我建议先从宏观理解入手,再逐步深入到微观层次。例如,学习热力学时,先理解其三大定律的大致含义,凭具体的反应实例去推导和应用。对量子力学,理解波粒二象性和能级的概念,再进行薛定谔方程的解法训练,会更有助于掌握。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多做习题和历年真题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方式。它不仅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也能检验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在线课程,也扩大视野,提升对学科前沿的理解。
小组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不仅互相答疑解惑,还能激发思考,促进深度学习。导师或教授的指导更是不容忽视,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学术见解,帮助你把握学科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