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看法是,以下步骤必不可少:仔细研读大纲解析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也要完成两次(一次正规做,一次专攻错题),同时配合风中劲草教材和习题各一遍,还需要熟记二十天二十题,以及深度理解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是选题部分,要求倒背如流!)和任汝芬及风中劲草的最后四套题。
首先,大纲解析绝对关键,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取代!必须认真研读至少两遍,如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要多加阅读!其次,1000题因其经典性,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工具。碰到难题时,别急着看答案,先在大纲解析中寻找解答,并做好标记。同时,重温错题也是提升选择题准确性的秘诀之一。
风中劲草善于提炼要点,其练习题设计合理,包含了历年真题,但其内容是精华版,建议作为补充,大纲解析仍是基础。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命中率极高,今年预测至少三道主观题,一道相关,去年则是两道。这系列试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使用过的人深有体会。
至于二十天二十题,注重简答题;风中劲草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则更偏重选择题。我本人并不惧怕政治,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开始复习,没全文背诵大纲解析,只专心记忆了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考试时选择题感觉良好,简答题也有充足准备,因此成绩还算理想。但如果你觉得政治难啃,最好多花时间,毕竟考试时政达不到分数线会很不利。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而历年真题是最佳的学习材料。我从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起,直至大三上学期结束,每天都坚持在墨墨背单词平台积累词汇。正月十三开始,我跟随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学习,但暑假后因耗时过多而暂停。接着,在2月至3月期间,我完成了恋恋有词的学习,并完成了第一轮背诵,直至考研结束,总共背诵了六遍。5月份,我粗略地回顾了基础语法规则,随后着手做真题,从1997年开始,每两日完成一篇阅读理解。首先做题,然后逐句分析句子结构并翻译,核对答案后,我会把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后续复习查阅。尽管这种方法显得较为繁琐,但对我个人而言,成效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文论与写作”,这门课程的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部分需深入理解各种文学流派、理论观点,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要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我个人觉得,阅读经典文学理论著作是提升理论素养的关键,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等。对写作部分,除了日常的写作训练外,我还推荐大家多读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并磨炼语言技巧。记得,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要敢于表达自我,也需尊重读者。
接下来是“电影艺术基础”。这门课要求不仅要有对电影史的了解,还要有对电影语言、电影美学的深刻认识。我建议从观看经典电影开始,比如黑泽明的《罗生门》,费里尼的《八部半》,凭看电影来理解电影的叙事结构、镜头运用和主题呈现。阅读相关书籍,如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巴赞的《电影是什么?》等,帮助形成系统的电影理论框架。参与影评写作也是提高电影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解读电影,深化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跨学科的融合尤其重要。将文论与电影艺术相结合,产生独特的洞察力。例如,运用文论中的符号学分析电影中的象征元素,或者借鉴电影的艺术手法来丰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