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完就感觉选择要完了,成绩算是平均水平吧。不说太多,就说一下我看的书吧。用的肖秀荣老师的标配,精讲精练+1000题(两遍)+真题+八套卷四套卷(比较权威)+时事政治,另外就是石磊的一本保命三十五分,个人认为各种易错点总结比较精炼(对此老师评价不一,看个人喜好),风中劲草(后期用来系统的背诵),后来考前各种预测卷就是刷选择题,市面上的题层次参差不齐,不必纠结于对错,关键是保持题感。大题就是真题,肖八肖四,看答案,总结,背诵的过程。政治的话不需要太早,就是多读多背,这东西估计有时候还是要靠政治觉悟的,而且时事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开始的较早从开始复习英语之初,我每天都是五篇阅读文章的量,加上做完后对详细解析的阅读,每天英语要花上大概2个多小时的样子。由于个人英语基础较扎实,我没有花时间去背考研英语词汇,但是整个英语复习过程中,我把每篇英语阅读中不认识的词以及词汇都摘抄到笔记本上,每天早上都会花时间记这些词汇和短语,这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短语和常用表达,非常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门课程涵盖了古代到现代的汉语发展、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丰富内容。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建议你们首先要精读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篇章,这样既能增强语感,又能深化理解。要注意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时代意义。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便于后期复习。
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这是一门需广阔视野和深度思考的科目。你需理解各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对中外文学史,要把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它们在历史变迁中的位置和影响。我推荐使用时间线的方式梳理文学史,这样帮助你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尝试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的异同,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
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我还积极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这样的互动学习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也有助于弥补个人理解的盲点。
不要忘记,无论哪一门学科,持续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提升的关键。阅读拓宽视野,写作则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复习阶段,我会尝试写一些论文或者评论,这对我在考试中论述题目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