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建议基础一般的同学暑假就要开始看书了,跟着一个老师的暑假课是最好的。虽然九月十月才出大纲,但是变化不会很大的。然后十月左右开始第二轮,十二月开始密集刷题。建立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大题不用慌,肖八出来之后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大题的要义就是关键词一定要记住,然后能自己串起来就可以。有些同学觉得背起来很痛苦,作为一个考前一天晚上还在背书的人,我给的建议就是理解理解再理解,不要说政治就不需要理解了,写出这些答案的也是要吃要喝的普通人,他们的思维逻辑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逻辑,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从上层建筑到底层基础之类的,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会怎么思考,这样建立起来有逻辑的框架就会记得比较牢。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最好从六月起步,我当时暑假才开始,时间显得颇为紧迫,后来调整了复习策略,效率显著提升。六月时,每个人每日投入大约两小时在数学学习上就足够了,只用专注于大学教材。通读课本上的例题并理解其推导过程,这样能帮助你对知识形成初步理解和回顾。在此我想提一下李永乐和陈文灯的教材差异。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特别适宜初次备考者,它全面涵盖了所有必备知识点,连最细微易忽视的部分都提及。相比之下,陈文灯的教材可视为进阶版本,他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尤其在证明题部分独树一帜。李永乐处理证明题时,会明确告诉你解题步骤,让你记忆即可;然而陈文灯不仅教你如何解题,还会解释原因,并关联到其他类型的证明题。因此,挑选参考资料时,你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来决策。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调整好心态,无需过于紧张。但学英语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整个备考阶段持续努力,一刻也不能放松。我最早开始准备的就是这一科,大约在四月初,我在正式复习之前先尝试做了去年的英语真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是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以便我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二是让自己熟悉考研的试题类型和难度。关键在于均衡,要平衡地处理四大板块:大阅读、翻译、排序和作文。在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这四个部分都应该给予同等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提升空间最大,因此,你可以在接近考试的后期专门加强作文训练。至于完型填空,我没有深入研究。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复习一下,否则可以忽略,因为它所占分数较少,且很难确保高正确率。即使随便猜答案,成绩与精心准备也相差不多,所以在“投入产出比”上并不划算,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题型。但请记住,翻译和排序极其关键,其“投入产出比”甚至可能超过大阅读。许多考生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这两部分做得不好,或者没有分配充足的时间去完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管理学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多个方面,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五项职能、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在复习时,要确保对这些理论的起源、主要内容和影响有清晰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案例分析能力是管理学的重要考察点。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凭阅读和分析各类企业案例,提升实战思维。在备考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些企业管理的新闻报道,尤其是那些涉及决策、战略调整、组织变革的内容,尝试用管理学的理论去解析和评价。
再者,管理学的实践应用需具备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包括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以及决策制定等技能。在复习阶段,凭解答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来锻炼这些能力。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提升自有的问题解决技巧。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也是管理学的一部分。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在试卷上,但在面试或未来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有所体现。平时积极参与一些团队项目,提高自有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是管理学者的必备素质。管理学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层出不穷,需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