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用准备过早,九月开始就行,我当时大概就是9月份下旬开始看的,大纲解析看了一点便扔下了,最后阶段就是做模拟题了,个人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还是好的,还有最后我也看了他的那本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忘记名字了)。另外奉劝大家不要再相信政治客观题选项有规律的话,做完之后还有很长时间,结果就把客观单选题答案弄到一起,对比一下又改了几个,结果悲剧了,之前对的都改错了,真是悲剧。政治不能掉以轻心,我听很多人说他们裸考都能考五十多,我觉得如果完全什么都没学的话是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的,特别是你的报考院校是较好的大学的时候,你不能有任何一门课拖后腿,政治过线很简单,可是要让它拉分就有难度了。政治最为重要的是选择题,因为大家大题分数都拉不太开,都背了肖四肖八,但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特别拉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会重点讲述突破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在众多的题目中,考研的实际试题是最核心的部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到2018年的32年真题,早期的题目如1998年前相对较简单,可以尝试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建议一天一套或两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前者稍显困难,后者可能偏向于特殊,与考研的实际风格略有不同。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且时间充裕,这些可以作为补充;若基础薄弱或时间紧张,专心攻克考研真题即可,力争将历年真题至少做三次,尤其是最近十年的,它们的参考价值最高。
再次重申,质量胜过数量,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才是关键。因此,大家应以理解为目标,而不只是追求数量。同时,自我整理笔记并反复查阅非常重要,这是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数学天分,大学期间数学基础也不太扎实的人,在考研数学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建议:要学长难句,最好的素材就是真题。真题的翻译,每年五个句子,十年就是五十个,要是觉得不够还可再往前看。这些句子,长短合适,难度也比较平均(比阅读中的要难一点),而且还有详细的结构划分和翻译,多好的素材!因此,把它们搞定了,阅读中的长难句也就不是问题了,而且还顺便复习了翻译,为以后省不少事。我的写作开始就是背文章,然后自己一点一点的写,我大概11月份才开始弄的作文,所以有点匆忙吧。还有就是英语作文的字啊,一定要写漂亮!字体不好看的同学一定要练一练呀。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原因。对考研,理论力学通常会涵盖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三个部分。
牛顿力学是最基础的部分,包括三大力学定律,动量、角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原理等。这部分需理解并熟练运用基本定理,如二体问题、碰撞问题等。理解和掌握惯性参照系的概念,以及如何在非惯性参照系中应用牛顿定律,这是牛顿力学的重点。
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则是更高层次的描述方式,适用于更复杂的问题。拉格朗日方程强调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哈密顿力学则引入了相空间的概念,使能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物理系统。这两部分的理解和应用需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多元微积分和泛函分析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理论力学的题目往往需深入思考和精确计算。理解和记忆公式是非常关键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和推导过程。对复杂的物理模型,尝试自己构建物理图像,这有助于理解问题的本质。
我还推荐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力学教材,比如Goldstein的《经典力学》,它详细讲解了许多复杂的力学问题,能帮助你深化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这帮助巩固记忆,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好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力学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方法得当,下足功夫,一定能够掌握。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怕,积极寻求解答,你会发现自有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