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公共课程试卷是由考生所报考学校的所在省份统一评判的。通常认为,在被视为“水区”的省份中,评分相对宽松;而在被认定为“旱区”的省份,则评分更为严格。
网络上的一些观点认为,“水区”与“旱区”的区别等同于考研的一区与二区的划分,并且认为一区的阅卷标准更高,而二区的标准则相对较宽松。
实际上,二区在录取分数、考试科目(特别是英语,通常是英语二)以及阅卷方式等方面相较于一区的确有所放宽,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二区中的某些高校如兰州大学和云南大学的阅卷标准可能会比部分一区高校更严格。
因此,考研的一区与二区并不能简单地对应“水区”与“旱区”。目前在网上流传的关于将考研地区分成多个等级并逐级划分“水旱”程度的说法也缺乏足够的权威依据,只能作为选择报考学校时的一个参考。影响考研“水区”与“旱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较多的省份竞争压力更大,即使是在大城市,最终录取的人数也不过是报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无论是评分标准还是考试形式的要求都相应提高。
相反,由于地理位置及省份综合实力较弱,那些报考人数较少的省份为了达到招生指标,评卷标准会更加宽松。
经过密封处理后的电子阅卷。为了保证安全和公平,各地都会严格按规定将试卷扫描进入阅卷系统,并密封考号和姓名后再进行无纸化阅卷批改。这样既能保持机密性,又能确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