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中期复习,我的重点仍然是选择题,建议重做第一阶段做错的部分。经过初期的学习,你应该能识别出自己的弱点所在,哪一章节或是哪个部分需要加强,这样就能更有目标性地复习。对于解答题,你们可以浏览并练习,以此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个人把解答题的复习安排到了后期阶段,中期则侧重于大量选择题训练。有些知识点虽然可能常出现在解答题中,但同样也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做选择题有助于熟悉内容,到时候背诵也会更轻松,毕竟看得多了,记忆自然就加深了。
从12月15日直至考研结束,市面上会出现各种模拟预测题,其中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8套卷》要像正式考试那样对待,通常每套题半小时内可做完,完成后对照答案解析,标记错误并在风中劲草上注明,例如“肖8三1”代表肖秀荣第三套的第一题。稍后,《4套卷》会发布,几乎人人都会买一套,别犹豫,买到后立即做客观题,按之前的方法处理。
最后,我们关注的是备受期待的主观题。由于之前可能未涉及,而《4套卷》正好适合准备这部分。如果不想在政治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那么最佳策略就是专心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背诵时,要抓取关键点,尝试用自己的话灵活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初到八月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次读完一章,都会亲自去证明其中的所有定理,独立完成笔记,不解开答案自我解答例题,并且在完成课后习题后核对答案。对于那些未能解答、记忆模糊或不熟练的题目,我会用特定的记号标注出来,以便后续的复习。这样的过程大致足以巩固基础知识。由于觉得现在做模拟试卷还太早,我又重新研读了18讲、线性代数辅导书以及概率论的9讲,并再次回顾了历年真题,尤其是那些上次未解出的题目,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然而,有些难题即使这次重做,我还是无法解决,所以我将它们作为重点来攻克。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关键在于词汇和阅读能力,这两项掌握好了,英语水平自然无忧。谈到词汇,我是从三月起开始每日积累,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夕才暂时放下单词书。我选用的是星火的《30篇文章贯通考研词汇》,这套书分为三册,我个人认为结合文章记忆单词效果更佳。然而,由于那时还有课程负担,进度相对较慢(到了大三下学期末我才完成第一册)。暑假期间,我攻下了第二册,等到大四开学,我才终于读完第三册。就这样持之以恒,到考试时我已经将单词复习了四遍。
对于阅读理解,我的准备起步稍晚,九月才开始着手。我主要使用的是张剑的基础阅读150篇和历年真题集。这个部分,我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分享,建议大家可以借鉴论坛上前辈们的备考经验。至于写作,我认为只要词汇基础扎实,在平时阅读中收集一些精彩的句子,再加上最后一两个月系统地看一本作文书,应该就足够应对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飞行器综合控制系统的基石——经典控制理论。这包括了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基础知识。这部分需扎实地掌握数学工具,如拉普拉斯变换,矩阵理论等,以便于对复杂的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理解并能灵活运用PID控制器设计是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研究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这些理论为解决复杂、非线性、时变的飞行控制系统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这部分的学习需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功底,也需凭大量的实践案例来加深理解。
再者,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理解和建立也是关键。需熟悉飞行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升力、阻力、惯性等,并能够按飞行条件建立相应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这对后续的控制系统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深化理解。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者实习,更直观地了解飞行器控制的实际应用,提升实践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有的理解和思考角度,凭交流,从他人的视角中获得新的启示,也可能发现自有的盲点。
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态度不可或缺。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控制技术和理论不断涌现,保持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是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未来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