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八套卷与四套卷,蒋中挺五套卷,任汝芬四套卷。政治我是暑假七月开始学习的,前期先刷1000题,刷三遍,目的是打基础,为接下来做肖秀荣四套卷与八套卷做准备。第一遍做的比较慢,不会的好多,答案后面标注了页数,对照精讲精练去查知识点,每天看你标注的知识点,不用看其他,继续刷题。第二遍明显感觉做题会加快,同时配套着精讲精练的知识点,刷第三遍时注重看精讲精练。这项任务完成后你会发现你的体系建立起来,做题知道知识点在哪一部分,不留死角。接下来放弃1000题,肖八、蒋中挺五套卷刷三遍,每天两套。最后是任汝芬四套卷、肖秀荣四套卷,同样是一天两套。刷题时回看你的错题,即使答对的印象不深刻的题也要看。现在政治考试更加灵活,仅做肖秀荣的题远远不够,多刷选择题能见识更多题型,不仅仅拘泥于某一位老师的出题风格。考试前一星期做一做前两年或三年真题选择题,感受一下考研题出题风格。真题不要去纠结某一答案,考研热点年年变化。肖秀荣四套卷做完后开始背政治大题,这时候离考研约2周,天天背四套卷大题,其知识点覆盖比较全,涵盖热点多,是答题的理论基础。如果考研大题风格发生变化,大家同处同一起跑线。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先专注于复习线性代数,同步阅读教材并解答习题,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清晰了思维,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框架。接下来,我以同样的方式处理高等数学,将课堂讲义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自我整理笔记。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重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特别是不断重做历年真题和反复梳理课堂笔记,我觉得这对我的最终成绩提升最为显著。自11月起,我就依据个人的理解,将真题解析和笔记整合成一份解题手册,并在每日做题前浏览一次,以此来延缓记忆衰退。到了后期,我会每天抽出时间在空白纸上默写这份解题笔记。如此一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逻辑逐渐增强,解题也变得更加流畅。不断地归纳教师的笔记,以及三十多年的数学真题,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笔记,这使得我在考试时能自如地联结各个知识点,有条不紊地解答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部分,它占据了30分,并且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我想谈谈的是使用写作模版的问题。我个人相信,对于那些发现自己创作的文章远不及模版效果的同学来说,背诵模版是相当有益的。然而,如果你具备出口成章、行文如神的能力,那么模版就显得多余了。据我观察,大多数同学还是需要借助模版的,可以先通过记忆模版来积累精良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然后多加练习,最好是能够发展出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适当地修改模版,例如更换词汇或融合多个句子。这样一来,即使你的作文无法脱颖而出,至少也不会成为得分的短板。总的来说,过度依赖模版并不明智,应尽量将其作为工具而非依赖,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二通常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如消费者、生产者的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表现,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政策工具至关重要。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是核心内容。你需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凭供求模型来预测价格变动,或用成本-收益分析来决定投资决策。
至于宏观经济学,国民账户体系、IS-LM模型、AD-AS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等是重点。理解GDP、失业率、通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使用模型分析经济波动和政策效应,对解答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尤为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不要仅仅满足于公式和理论,要尝试去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凭做题来实践应用。关注当前经济热点,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能力。
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回顾所学内容,将复杂的理论简化为易于记忆的图表和关键词,这有助于巩固记忆,也能帮助你在临考前快速复习。
实战模拟是提升应试技巧的关键。找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练习,不仅熟悉考试格式,也评估自有的学习进度,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