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九月我才启动政治复习,成绩并不突出。那时我着手阅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快速通读,仅是大致了解,目的是建立对政治的感性认识。看完一遍后,我便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习题集设计得很棒,覆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帮助定位重点,因此我做得非常用心。在做1000题的同时,我会查找《知识点精讲精练》中的对应内容来巩固。此外,我还利用了《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核心预测》的小册子,多次练习其中的选择题,而书中的文字材料并未深入研读。在四套卷发布前,我没有特意背诵政治内容,主要是通过不断做题来巩固记忆。毕竟选择题不需要死记硬背,四个备选答案摆在眼前,有个大概的认识就能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对我解决选择题很有效,八套卷和四套卷的模拟测试中,我的选择题部分大约得了40分,最终考试实际得分39分,我已经相当满足了。总之,对于选择题,反复刷题以增强记忆和提升直觉是很关键的。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在考试前一个月,进入了总结和实战演练的时期:这段时间我觉得复习相当从容,这得益于之前的大量练习,我内心深信我已经从积累中实现了飞跃,面对题目自然就有了解题方向,因此感到较为轻松。我每日都会完成一套模拟试题,随后核对答案,并标记出错误的部分,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临时疏忽?如果是粗心大意,我就用斜线标出,重新做一遍;如果正确,就不必再多虑;若再次出错,则将斜线改为三角形,提醒自己这个知识点需要巩固,之后的复习中应重点查看。我会在笔记本上记下相关知识点,时常查阅。数学向来是我的强项,只是最后考试分数不高,主要是由于计算时太过粗心所致,唉,这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过这不是重点,希望大家不必过多留意这一点。
考研英语方面:
推荐使用“恋恋有词”来记忆词汇,这本书里的词汇往往与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词汇一致。建议先预习单词,遮住词义解释下的中文译文,自行尝试翻译例句,如此一来,在后续阅读时就能减少因长句难懂而产生的困扰。利用零碎时间,如睡前或晨起时刻,反复温习单词以加深印象。通过练习历年真题,你能逐渐摸清命题人的思路模式。初期可能会感到进度缓慢,不必焦虑,持续训练自然会提高效率。通常,试题的顺序是依据文章段落的顺序,多数问题的答案可在一两段内找到。若在考试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无需过于纠结,带着问题和选项定位相关区域再进行解析,这样能节省宝贵的时间。对于写作部分,可以借鉴模板,并结合个人特色进行改编,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平日多加练习,以免考试时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在理论部分,你需深入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这部分的学习需扎实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我会建议你在复习初期,先回顾这些基础知识,确保对系统动态行为的理解无碍。
掌握稳定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劳斯稳定性判据、根轨迹法、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都是常考的内容。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对解题至关重要。你还需了解各种稳定补偿器的设计,如PD、PI、PID控制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再者,频率响应法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和绘制伯德图,理解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能够帮助你理解系统性能并进行控制器设计。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用到这个方法去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非线性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也需注意。虽然可能不如线性连续系统常见,但在特定情况下,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和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实战,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升解题速度。尽量找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来分析,这样既能增加兴趣,也能提高应用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加深理解,也发现自有的盲点。有机会,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或者实验室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会对你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