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考前四套卷,7月份跟着班开始熟悉知识点,但最有效果的还是从9月份开始对知识点进行熟悉理解背诵,这大概持续到10.15号。同时也不要忘了选择题,9-10月份主要做单选题,11月份做多选题,至少来两遍。到了11.15号,我又开始背诵冲刺班讲义,这里不仅包括选择题,也要开始准备分析题了,到了考前两周又背了背点题班讲义,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开始自己看书可能会很吃力,做数学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数学想考高分的,还可以做一些张宇的题,他的题难度很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很受打击,因为有的题你始终解不出,但是一看答案原来很简单,这就要求一定要先把基础打牢,另外要计算能力提高,因为数学计算题量还是非常大的。数学也要多做真题,最好做上近15年的,最起码得三遍。个人经验:复习趁早,先看两遍课本,然后整理一下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尤其是考过的题),记住一定要全面的学习,每年地大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新题,未雨绸缪,不过一定要注意校订好答案,我就是不注意这个,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考研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科。每年会有很多人因为英语小分不过线而惨遭淘汰。我感觉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贯穿于考研的始终。考研英语我认为就是在考单词量,而其他的什么语法或时态都次之。所以必须过单词关,我的英语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刚开始就是在准备单词,前后背了三遍。从3月到七月我一直背单词,从语法开始,包括作文啊翻译啊这些都要复习到。偶尔做几篇张剑的《阅读150篇》,算是练手。暑假的时候做了几套真题,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词汇量掌握的不够。进入十月份,开始全力准备英语,此时新东方的单词书我看的是第二遍,并且把不熟的整理下来,留日后专门强化。虽然这样,但是做真题时还是不理想,于是开始进行第三遍强化,一直到十二月份。这期间,我把真题里面的每个不懂的单词和短语都整理下来并背了一遍,再加上新东方的单词,每天都背一个小时。然后再看真题感觉里面的单词都认识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大部分构成了经济学综合的主要框架。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对这两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必须扎实掌握。
在微观经济学中,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供求模型、效用最大化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是关键。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的概念也是的热点,需深入理解和应用。
对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供应与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等内容是必考知识点。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重于记忆。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理解了原理,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解。我会花大量时间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凭做笔记来梳理思路,提炼关键概念。做大量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熟悉各种题型,并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也是提升经济学思维的好方式。尝试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经济事件中,这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答题时的分析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我会每周设定一次模拟考试,以此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并按结果调整学习计划。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艰难,但,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