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起开始了政治学习,首先以肖老师的精讲精练为教材,边阅读边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梳理内容架构。每读完一章,我会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来巩固理解。第一轮下来,书籍和习题同步完成。第二轮,我专注于刷1000题,把错误的部分用彩色笔标注在精讲精练上。第三轮,我只是更换另一种颜色的笔,重复之前的步骤。于是,精讲精练上就有了不同色彩的标记,到了冲刺阶段,只需回顾自己曾犯错或不熟悉的部分即可。
我一直遵循肖老师的教学节奏。1000题接近尾声时,肖八就会出版,这时需要多次练习选择题,了解命题趋势。大题部分,肖八可以不必死记硬背,大致浏览形成印象就足够了。肖八完成后,紧接着就是肖四的发布,这时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全面掌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大题,都要熟记于心。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还可以参考风中劲草、蒋五、米鹏的模拟卷来拓宽视野。
除了精讲精练、肖四和肖八,别忘了购买十一月推出的专题小册子,包括形势与政策以及实时热点内容,这些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或两个月内该复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事实上,不论是复习英语还是专业课都应该这样做,把自己近期内该复习哪些知识提前做一个规划,然后就要按照这个计划去施行。我在复习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制定好了计划后我就会很努力的把它完成,时间不够的话就挤时间,比如可以适当减少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等。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在正式复习之前,我首先把挑了一年简单的真题做了一遍,我因为大一时数学学的还行,好多内容都还记得,实在不记得的就查阅一下课本,再加上挑的试卷本身就不算太难,所以做完了真题之后感觉还好。我这样做不仅让我对考研数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只要我肯认真复习,只要我能够对数学课本有一个透彻了解,考高分对我来说也许就不会是一个梦了。于是我就开始制定了短期内的复习计划。然后买的整套的真题,15年的,掐时间三个小时做,做完了自己改,遇见做错的题目,以及做对了但是做的时候不确定或者有知识盲点的题目,都追根溯源地认真理解,做好归纳整理,完善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词汇量是基础,我反反复复研读了单词书大约七八次,后来还用另一种版本的单词书再次温习了一遍。真题务必深入练习,初次接触时可按板块来,比如一段时期专攻阅读,另一时段专注新题型,通过分析错误找出问题所在。进度慢点没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真题的价值。第二次练习时,应严格计时,以培养整体的答题节奏感。同时,可以把那些复杂的长句挑出来,亲自翻译,梳理语意,这既能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也能提升翻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学习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在写作时模仿运用。我发现,相比阅读部分,英语作文更易于拉开分数差距。今年考试时,由于花了近一个半小时写作文,导致后续阅读部分做得不够理想,出现了不少疑问。不过,最终的成绩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差。我认为,这可能得益于我对作文的用心撰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重要领域。其中,对系统的描述方式,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的理解和转换是我学习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控制系统的行为。
对稳定性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需熟练掌握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判断一个系统的稳定性,并能按结果进行系统优化。根轨迹法也是理解系统动态性能的有效手段,需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控制器设计部分,PID控制是最基础也最实用的方法。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参数整定的方法,能够应对大多数实际问题。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等控制器设计方法,虽然难度较大,但却是提升控制系统性能的关键,值得投入更多时间去研究。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练习”是关键。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阅读和笔记来消化吸收,实际操作能力则要靠做题和仿真来提高。我会定期做一些经典的控制理论题目,以此来检验我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系统模拟,直观地看到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加深理解。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参加教师指导的研究小组,都能使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路。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我推荐的一个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