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份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便在每个夜晚专心致志地解答肖秀荣的1000题集,遇到错误的题目,我会追溯到大纲中寻找答案来源。这样一轮下来,已接近十二月,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接下来的一周,我重新通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以一周为周期。谈到记忆这个环节,我一直对此感到抗拒,但逐渐领悟到读书实际上是一个从无知到认知,从意识到未意识到知之甚深的过程。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坚信文科学习不应仅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体会。这种深入的理解反而有助于巩固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偶尔失眠时,还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配合核心考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背诵,注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步入了考场。考试当天,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二部分竟未能作答,走出考场时我几乎心灰意冷,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然而,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头,我强迫自己调整心态。唉,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充满挑战。
考研英语方面:
我用的有:考研英语词汇(便携版方便携带)、英语真题、完型、阅读、王江涛的作文。英语是个积累的过程,语感非常重要,做阅读可以帮你消化单词增强理解力。我就是每天用零散时间背背单词,然后背书累了就做一篇阅读或者完型,定期练练翻译,然后看看作文积累一些句子。我觉得不论哪门学科都要集中一段时间来研究,否则效率太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物理,这是一个基础且广泛的领域,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子领域。力学部分,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至关重要,掌握质点、刚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基础。热学中,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的理解是关键。电磁学和光学则需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以及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等基本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理解和实践并重。每学完一个概念或定理,我会尝试自己推导,凭做题来加深理解。我还经常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视频教程,这些都能帮助我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
接下来是量子力学,这是一门更为抽象和深奥的学科。它挑战了对物理世界的直观理解,如波粒二象性、超位置态、测不准原理等。在学习时,我建议先理解薛定谔方程,这是量子力学的基础。逐步深入到原子结构、分子键合、固体物理等领域。
量子力学的学习需大量的数学知识,尤其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提升数学能力也是必要的。我常常借助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比如使用矩阵运算处理多电子系统。阅读经典的量子力学教材,如费曼的《量子力学讲义》,也能帮助深化理解。
在面对困难时,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每一个难题背后都有其独特的美,每一次挫败都是通向理解的桥梁。我也积极参加学习小组,凭讨论和答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