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主要以肖老师的系列为主,包括知识点讲解与精炼练习,接着是一千题,最终是必备的肖四大预测。我认为教材选择差异不大,关键看个人偏好。九月起,我开始慢慢研读那本详尽的精讲精练,从头至尾梳理一次。进度缓慢是我一贯的问题,我在做一千题时还在继续阅读精讲精练(惰性是我一大障碍)。基础知识巩固后,可等待考试大纲发布,购入大纲解析辅助理解,随后还有风中劲草和知识点背诵版,这些我都购买了,但并未深入研读。建议各位精选几本书深入学习,不必贪多。冲刺阶段,除肖四外,我还添置了蒋五,其他资料则未涉及。选择题重在基础,根基稳固分数自然理想。至于分析题,需灵活运用知识去解读材料,很多考生常犯错误,只列举知识而忽视与材料的结合,这会导致得分偏低。在日常练习一千题的分析题目时,思考比动手更为重要,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是关键,无需每道题都亲自动笔。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始终是考研英语复习的节奏,星火07年那版的五本单词书我背了五遍(至少是看了五遍)。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这么说),开始看阅读时用的材料是之前在学校里淘的“星火120篇”,我基本上不是在做题目而是实实在在的阅读一句一句翻译,有不认识的单词都一个个查出来记在文章旁边不时瞄上一眼,权当培养学英语的习惯,还有就是学习了下新概念3(有语音可听)。另外英语真题我也是现在开始看,用的是张磊《红宝书》,这时只看阅读,一句一句翻。暑假放假前,炎炎暑假。假期(除了要去上辅导班的那些天)每天早晨读一会真题阅读,我是想看看能不能背诵几篇,没头没脑的读了好长一段时间。到了晚上10点左右临快回宿舍休息时在逐字翻译一篇阅读。日常背单词还是星火为主,又买了本考研战略家的标准注释150多页,每天翻10页并把不熟悉的单词标记下反复记。大约这就是暑假英语复习的节奏,对了,我还抽出了时间看了几遍语法,都是老师上课讲的内容。10月开始,我先着手做了一套完整的题(淘来的高联发的大纲里附带的),感受了下考研英语试题的形态,处理完这套题后,我开始练习完型,对比《红宝书》和《黄皮书》,我用了解释更加详细的黄皮书真题解析(是试卷形式的),做了从05年到09年。接下来继续新题型也是逐年做,并整理了其常考类型的的答题方式。然后是翻译,自己翻译—对照参考答案查生词—全文对照参考译文逐字翻,总结翻译答题方法(我是一小短语、一个单词的翻出来,在调整顺序,整理句子意思)。阅读这时候也不能放下,那就是晨读。待上面几部分完成后,又是回归阅读,你猜对了,还是逐字逐句翻译。但时间紧迫,接着,我开始动手留下的几年真题,不过做的时候是加上了作文。不过作文确实没大练习,只最后10天吧整理了两套模板背了一些大小作文句子。在整个过程里,仍是饭前午后背着单词,这时没再用星火而只看那本薄薄的战略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不仅仅是一门关于文字和语句的学科,更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的深度探索。需深入研读古代经典文献,理解其语言构造,也要关注现代汉语的发展变迁。在这里,阅读和理解是关键,不仅要能读懂字面意思,更要洞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我建议多读原著,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结合相关注释和研究,逐步提升自有的解读能力。
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这是一个需广阔视野和深度思考的领域。不仅需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到现代,每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影响,还要对西方文学有深入的理解,如古希腊罗马文学、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等。在学习过程中,我倾向于构建一个时间轴,将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放在其中,形成清晰的框架。理论部分需理解和应用,例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理论工具能帮助更深入地分析作品。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重要。无论是面对文学文本还是理论观点,都应保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既有观念。凭撰写读书笔记和论文,锻炼这种思维方式,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考试是必须面对的一环,但不能仅仅为了考试学习。真正的理解和热爱才是推动深入探索的动力。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享受这个过程,因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等待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