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以前是理科生,所以对政治是一窍不通。大家不要太担心政治,稍微花点时间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用的是任X序列一,主要是这本书条理比较清楚,适合基础弱的同学哈。红皮书权威一些,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任主要就是看,考前看个3-4遍,选择题不会有太大问题。大题主要就是背咯,考前半个月会有一些试卷,买个两套(肖+任),再加上20天20题,把这些背一背就差不多了。不用担心上考场的时候没话写,在考场那种环境下你会调动大脑去搜寻一切有效信息。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过了一遍或两遍词汇后,你可以开始尝试阅读理解(确保这两遍词汇学习是牢固的)。很多人推荐那本黄色封面的150篇阅读练习,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相当不错,它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其解题思路与真题相仿。我也曾购买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一本阅读书籍,不过只做了几篇就放弃了,因为它过于侧重推理,对于考研英语而言,150篇已经绰绰有余。我选择从最近14年的题目开始做起,每天坚持两篇。记住,关键不在数量,而在理解和吸收。无论是初期的150篇还是后期的实际试题,改正错误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真题的纠错!我的做法是首先把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添加到词汇本里,接着对照译文仔细阅读,每句都要看。然后,再来看错误题目,标出文中对应的句子,特别关注那些关键词(比如转折词或最高级,它们通常揭示作者的观点或文章主题,我相信你们对此都有所了解)。最后,全文通读一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文博综合》的核心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对文物的系统性认知。这包括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演变、主要文物类型及其价值,以及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我在备考期间,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历史文献,尤其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因这部分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
对文物部分,我建议不仅要了解其外观特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我凭阅读《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等专业书籍,对各类文物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尝试将这些知识点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知识体系。
再者,博物馆学的学习则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不仅研读了《博物馆学概论》等基础教材,还尽可能地参观各种博物馆,观察其展览设计、藏品管理、教育活动等方面,使理论知识得以落地生根。
在复习策略上,我采取了“分块复习,定期整合”的方法。将《文博综合》的内容划分为历史、文物、博物馆学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分成小节,每天专注一到两个小节进行深入学习。每过一周,我会把这一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形成笔记,这样既巩固了记忆,又提高了理解力。
模拟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找来了历年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定时做题,以此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和压力,需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也要懂得适时放松,保证身心健康,这样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