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让我概述一下我的复习进度。在9月至10月期间,我专注于阅读大纲解析并解答1000题。政治部分是从9月启动的,即大纲发布后。这个阶段主要是理解大纲内容和做相关习题,每学习完一章就做相应章节的题目。起初,速度可能会较慢,但到了近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我就迅速多了。由于我在政治上投入的时间有限,加上一看书就容易犯困,所以我直到10月底才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许多有经验的人建议要反复研读大纲和做大量练习题,但由于我个人效率不高,我只是匆匆过了一遍,大家可别跟我一样哦。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单词大概有5000个,去除初中高中四六级单词也有3000个左右。在前期第一遍背单词时每天应该抽出3到4个小时专门背单词,每天背新的100个复习旧的300个左右,这一遍要求是快速,不用管会不会拼会不会读,因为考研初试并不要求口语和听力,所以只要看见这个单词的能大概想起它主要的意思有什么就完成目标了。这里推荐使用APP来背单词,因为系统会为你安排好每天应该背的和应该复习的单词,省时省力。自觉性差的还是挑一本主流的单词书来背单词,自己安排好每天的量。经过第一遍背单词,词汇量应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遍背单词建议在全面复习第一遍背单词的同时要在阅读中背单词,将经常出现在阅读当中的单词挑出来重点记忆,这里要注重熟词僻义的记忆。第三遍要求不断重复之前不会的重点单词和熟词僻义单词加强记忆。时间到了11月中旬,这个时候大家该担心作文了,其实小作文总结10个应用文模版,大作文,有三段,我当时总结了各个段落的写作框架,这篇作文是积极歌颂还是消极批判,每段写几句话,开头写什么,内容怎么描述,如何引申,末端政策措施,如何加入个人观点等等,这些都要自己总结,要不然空有各种模版,写出来的文章相当生硬,没有生命力,老师也很不舒服,分数就不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史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年代和事件的堆砌上,应该深入到历史的脉络和背景中去。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理解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至关重要。比如,秦朝的统一并非偶然,是战国时期各国竞争、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既是对外部威胁的应对,也是对内部社会稳定的需求。
重视史料的学习和解读。中国史的基础在于史料,如二十四史、碑铭、档案等,这些都是了解历史的直接窗口。要学会阅读、分析、解读这些史料,从中提取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也要关注近现代的史学研究成果,它们往往能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
再者,构建完整的历史框架。中国史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漫长历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色和主线。我建议以时间线为轴,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观的历史观。这样不仅帮助记忆,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非常重要。我习惯每周列出本周学习的重点,凭做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使用历年真题或者相关的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它与生活、国家现状乃至世界局势都有密切联系。尝试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会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