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成绩确实有些意外,就算今年众多知名教师似乎没命中太多重点题目,但我全力以赴,最终得分还算满意。我在复习时,只信赖肖秀荣的教材。我推荐各位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教师并专心跟从,过多的选择反而会分散注意力,白白消耗时间,毕竟政治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从九月初开始看政治,这个时间点正合适,无需提前更多。有人倾向于等新大纲发布(通常在九月中下旬)再开始,我个人认为提早两周左右较好,因为大部分内容变动不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荐的书籍有:肖秀荣全系列(特别推荐1000题、形势与政策、8套卷和4套卷),以及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学习步骤是:首先浏览考试大纲,接着做1000题,反复练习,尤其是错题。十月份关注形势与政策,十一月做8套卷,十二月考前看4套卷并进行背诵。按照这样的进度,政治高分不在话下。最后,对于考前的押题,我不建议过分依赖某位专家的预测,重要的是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理解和见解,坚定自己的观点总是正确的。
考研数学方面:
最后15天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很少,但肯定也要练练手,数学是一放下就会手生的学科,在这期间我也过了遍复习全书错题本,真题也匆匆过了一遍(结合自己总结的题型),最后还买了最后冲刺超越135,但因为时间有限只是做了考前预测部分,在开考前一夜我还做了数学练手,因为我知道政治英语目标是过线,拉开差距很难,所以大头在数学和专业课;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在备考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词汇是最基础的一环,不容丝毫懈怠。直至考试前夕的那个夜晚,我仍在研读单词。每个人记单词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关键还是在于反复背诵与记忆。我个人觉得刘一男讲解单词颇为独到,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习惯于早晨浏览一些单词,数量不多,然后白天间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下。入睡前,我会再次浏览一遍当天学习的单词,随后安然入睡。次日清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单词。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仅仅为了看单词而看,如果只关注数量而不顾质量,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起初,不必急于求成,少量但能牢记的单词将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逐渐加大学习量,这样的方法效果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物理化学涉及许多基础理论,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量子力学等。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物理化学的骨架,对后续深入学习起着支撑作用。我建议大家在初期阶段花大量时间去理解和记忆这些基本概念,形成扎实的知识框架。
掌握公式并会灵活应用。物理化学中有很多公式,如吉布斯自由能、亥姆霍兹函数等。每个公式背后都蕴含了特定的物理意义,理解其含义并能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是高分的关键。我会经常做一些习题来熟悉公式,并尝试推导,这样不仅加深了记忆,也提高了解题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部分的学习。物理化学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检验,凭实验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我在准备这部分时,除了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描述,还会查找相关文献,模拟实验过程,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保持知识鲜活的有效方式。我会每周设定一天进行回顾,将一周所学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做些模拟试题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帮助我及时发现遗漏或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及时弥补。
交流讨论也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好办法。我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不同的思维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新的灵感。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他们的经验能帮助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