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分数不高不低,不过自我感觉运气很好。基本上从10月份开始,因为知道自己开始的晚了,做了肖1000,12月之前还是得练选择题,感觉政治不用太背书,因为背了你也会忘,尤其我这种几百年都没学过政治的……我就做很多选择题,养成了避开陷阱的技能,做多了你会条件反射的,不需要背你也记住了,分数下来后感觉运气不错。我在偷懒的时候会看一下风中劲草,有很多知识点都是无意中看到就有印象了,而且我觉得听老师讲课的话印象会比较深,很多东西潜移默化的记在脑子里了,所以大题在只背了肖4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政治资料基本上是肖秀荣的都买了,蒋五,然后市场上有的所有模拟卷都买了用来刷选择题,从11中旬到12中旬都在做选择题,然后最后背了肖4,一切OK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投入到英语复习的时间相当有限,初期仅专注于词汇的记忆,直到10月的后半个月我才开始接触英语试题。请大家引以为鉴,务必尽早开始英语的学习。初次尝试做英语题时,我感到极度挫败。我首先做的是早期的一套英语试题,由于起步太迟,建议你们在10月就能完成单词和阅读的部分。这样你便可以抽出时间来分析各类题目的模式,例如,对于主题题型,你可以逐年挑选来做,以此检验并理解其规律。这种方法在实际考试中极为有效,一旦我能识别出题型,并定位到原文相关部分,我就有了答题的信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法与政策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需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教育理论框架。我建议从宏观到微观,先把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念,再深入到各个具体学科的知识点。
对教育学原理,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和过程是最基础的部分,要关注现代教育的新趋势和挑战。教育心理学则要求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这需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深化理解。
在学习中外教育史时,不仅要重要人物和事件,更要理解他们如何影响了教育的形态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关,这部分需深度挖掘和思考。
至于教育法与政策,要关注最新的教育法规,理解其背后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背景。凭分析和评价具体的教育政策,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我习惯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回顾所学,每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复习。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工具,凭做题,我能发现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教育论坛等,拓宽视野,了解前沿研究。与同学讨论、教师教也是我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帮助更全面地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