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大题:政治大题其实不好拉开差距,这样,选择题就成了胜负的关键。我对此选择的是刷题战术。还是老样子,题不拘是哪一本,关键是做。我当时用的是一本2000题,全部都是选择题,分板块章节,前面是知识,后面是配套练习,比较有针对性。我建议也是按量做,即每次完成多少。最好是量大一点,这样后面轻松。我大致是刷了两遍,重点能有三遍。刚开始错的很多,但是相信我,只要你认真做了,后面飘红一定会逐渐减少。另外,我建议从九月份就开始复习政治,太晚了难免手忙脚乱。政治大题我采取的就是狂背。以肖秀荣老爷子的四套卷为核心(押题准有目共睹),辐射其他的,一定要背的足够熟练,起码每题的知识点一个不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你到了考场上,似曾相识,如有神助。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三月份到四月底专攻高数课本,课后习题很重要,把例题和课后习题做好后高数基础就算不错了,当时我没重视课后习题也导致后来练习真题的时候屡屡碰壁。高数资料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的高数部分,线代和概率论没看教材,直接买的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和王式安的概率讲义,效果还不错。概率论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有点难度(大二的概率课没有认真听)但如果学进去了就觉得是最简单的部分,之前看了张宇的概率论,感觉干货很少搞不明白,把上面介绍的资料做了三遍之后(买全书的时候附赠了一本配套练习我也做了一遍,这个不做也行)就到了十月底中,从十月中到十二月初专攻真题,我做了将近20年的真题,最好每天一套,看着时间做,一定要训练做题速度,把不会的或者不确定的标出来,最后对照答案批改得出分数,并把不会的题目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对照着之前的资料再复习一遍,所有的真题做完一遍之后然后再做第二遍。注意留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试前几天练手,12月之后最好再把之前的基础部分的定义笔记啥的重新记一下,有能力的可以做模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最后四套卷,这个难度挺大的。另外,我也买了660题,里面全是选择和填空,但是做了一点儿觉得太难就放弃了,因为实在是没时间,建议11月份之前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做一下,对选择填空帮助很大。着重强调一遍,一定要打好基础,别急着做真题,大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必须必须全掌握了,千万别漏掉任何一个,哪怕你觉得不可能考的,这是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采用我的策略,通常是按题目顺序来阅读,即先读第一个问题,接着仔细阅读第一段以寻找答案,再继续到第二个问题及对应的段落,以此类推,但也要灵活应对特殊情况。对于完形填空,我不建议特别强化训练,因为它所占分数有限。至于翻译,我没有什么秘诀,主要依靠直译和理解。关于作文,我坚持每天清晨背诵王江涛老师的范文,并在当晚临睡前尝试复述默写,同时每天都会积累一些高阶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动力装置原理”是一门涵盖了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科目。理解和掌握好这门课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你需理解并基本的物理定律,比如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这是分析动力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深入理解热力学循环,如卡诺循环、奥托循环等,是掌握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你凭绘制和解析P-V图,T-S图来加深对热力学循环的理解。对流体流动部分,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各种阻力,能帮助你理解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流程。对机械设计部分,熟悉传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如齿轮、轴承的选和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试中的重要考察点。多做练习题,尤其是那些基于真实动力装置设计的问题,有效提升解题技巧。尝试自己设计或改进一种动力装置,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模型制作上,都能深化你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在复习阶段,我会建议大家整理出一份详细的知识点清单,并结合历年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大家互相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
保持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的公式和概念,要有耐心去琢磨,不畏难,持之以恒地学习。每天坚持复习,定期回顾,知识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