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考的不算高,但在北京这种压分严重的地方也还凑合了。即使你复习得尽善尽美,大概率也就只能比我多考几分。把这些时间花在专业课上,你提高的就远远不止这几分了。我是九月中下旬开始复习的。下面具体说说:1)开始复习时间:如果是文科生,九月份开始复习;如果是理科生,在九月份之前最好把哲学部分弄懂,然后九月份开始全面复习。如果政治基础好的人,十月份复习也是来的及的。2)书目推荐:如果要买大纲的话,就去复印店买复印版本;大纲不是用来背诵的,而是用来作为“字典”用的,起查漏补缺的作用。我个人比较推荐《风中劲草》这本书,背诵版本的就可以了,练习题不用买这个。如果涉及到这本书中没用的内容,你就要翻大纲了,看看更详细的内容。练习题可以买肖秀荣的那本。3)看书做题顺序:有的人先看完整个书之后再做题,有人边看书边做题。方法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个建议:最好是先背诵了再适当做题。不要崇尚题海战术,花十分钟做十道题背诵一个知识点,还不如花五分钟背诵这个知识点。4)政治的拉分差距不会太大,但是过线是最基本的要求。政治过线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扎扎实实地复习,应该没太大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基础薄弱一点,数学的学习也分了基础期、强化期、冲刺期。由于好几年不学,高中数学忘了一部分了,所以我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的,奉劝基础还行的同学就直接上高分吧!我基础差做不会,然后就重新看课本,这才弄懂了不少,我是把基础的先写了,提高篇后写跟基础的错题一块写的。我写的时候会用不同的记号笔标明错题、陷阱题、重要题目等,下次再做心里有数,然后再强化期把高分过了四遍,我反正觉得题不在多,在会在精,体型就那么个体型,翻来覆去举一反三即可。然后巩固期和冲刺期再看真题,真题一定要好好做,错题反复做,真题参考价值超过任何资料和模拟。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无疑是所有题型中的关键,毋庸置疑。新题型通常得分相对容易,除了2018年那次以外。至于翻译部分,虽然难度较大,但也应尽力去完成。现在我重点讲述一下后期的复习策略。11月期间,英语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至每日约3.5小时,但阅读练习仍需保持。同时,从小作文开始着手,大约在11月中旬,先分析归纳后再进行记忆,各类信件模板背诵2-3篇,这样考试时就能应对自如。到了12月,重心转向背诵工作。前期的笔记和作文素材要持续温习,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效果不会立即显现。我在去年三月初启动单词背诵,使用的是星火系列的三本书,但背到字母“F”后感到困难重重,这也是我个人的背词纪录。之后,我购买了胡敏的《阅读200篇》,希望通过阅读文章来加深单词记忆,同时也可避免单调乏味。每天坚持做四篇阅读,并记住所有陌生词汇。接下来的几天,我会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反复回顾旧单词。这种方法相当有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付真题时,单词障碍已基本消除。对于翻译,我的方法是先尝试自己翻译一部分,然后与书中的标准译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自动控制原理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系统、信号、反馈、稳定性等。每一个概念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比如,要深入理解反馈机制如何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掌握数学工具的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离不开拉普拉斯变换、根轨迹法、状态空间分析等数学工具。你需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控制系统的问题。例如,凭拉普拉斯变换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使问题求解更为简洁;状态空间分析法则能帮助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和设计系统。
再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应用。你找一些实际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如PID控制器的设计,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杭电圣光机智能系统和机器人研究中心就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你尝试参与相关项目,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你巩固知识点,熟悉考试题型。对历年真题,不仅要解题,更要分析出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式。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促进深度理解和记忆。在杭电这样的学术氛围中,你会发现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进步,共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