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自己是理科生,害怕政治拉分,所以我的政治学习开始的比较早,学习资料呢是肖秀荣的,根据一些,真实的考试的反馈情况来看,肖秀荣的政治还是比较有权威性,而且押题以及考试的风格,把握比较准,从我考研备战的过程中,我有一些经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政治考研不用太早的复习,我认为十月份以后复习也来得及,而且政治最后的一个考试一般是以时事结合这一些政治知识点进行考察,所以说政治后期复习非常重要,而且效率也是非常的高,我基本上都是跟着肖秀荣一直走下来。大纲出来后,《风中劲草》也出版了(别的资料应该也差不多,自己看着买吧)。刷过几遍1000题之后你再来看这个会感觉很顺。不用逐字逐句背,重要的地方可以稍微背一背,看个一两遍,继续?把重要的知识点记到WORD里。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的两个学年里,我依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了数学期末考试。决定考研后,我决心从头开始,购买新教材重新学习。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就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坦白说,我在一个学期里只学完了高数上册的前两章。数学对我而言,向来是一门极其棘手的科目,入门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有时,我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理解一页内容,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我不明白的问题。课后习题对我来说更是难题,大约有80%我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看完一章教科书后,不再做课后题,而是直接转去看对应的复习全书。然而,这个方法并未奏效,我发现每一页有一半的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整个寒假我才艰难地消化了第一章节。
我学习数学的速度很慢,尽管整天埋首其中,但由于理解难度大,进度缓慢。由于基础知识近乎空白,我调整了学习策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理解了考研数学,完成了大量真题训练,才使得我的成绩从最初的30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30分,足足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我在英语上的准备时间最长……毕竟对我来说,研读专业书籍比做阅读理解更为艰难……从98年到2005年,我完成了两次英语复习,接着从05年到2013年又进行了三次,最近几年的题目则做了四次……这足以显示我对做英语试题的热衷程度……但我并不推荐大家都效仿我这种近乎狂热的方法,毕竟时间是宝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然而,我想强调的是,真题确实至关重要,别盲目去做模拟题,因为真题有着其独特的命题逻辑,如果你习惯了模拟题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真题需要反复练习,如今英语考试的难度增加,多做真题也就显得更有价值了。坦白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并不算高……我还是想感叹一下,勤奋终究会得到回报,这是不变的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晶格振动、能带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包括点阵模型、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晶格振动,理解phonon的概念及其对热性质的影响至关重要。能带理论则是固体导电性的关键,需深入理解电子在能带中的运动状态和能带结构如何决定材料的导电性、绝缘性和半导体特性。
量子力学的部分,如薛定谔方程的应用、波函数的性质、态密度和费米-狄拉克统计等,都是固体物理的重点。这部分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来解析固体中电子的行为,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再者,固体的磁学性质、超导现象、半导体器件原理等内容也是考察的重点。例如,了解BCS理论是如何解释超导现象的,以及PN结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凭做题和解题来深化理解,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实践操作,比如模拟实验或参加科研项目,你从实际角度去理解固体物理的原理。
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它不仅帮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训练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持续的复习和总结,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是非常有效的记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