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课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政治。考研政治就是在考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也是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刚开始就是疏通一下知识点,跟着老师一步步学下来,在十二月分之前根本不用太使劲准备政治的简答题,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任四和肖四会相继出版,然后就买这两本书使劲背。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英语还算过得去,扎实的基础让我颇为自信。初期阶段,我每天都会投入两小时来记忆考研词汇,同时也会做一些张剑的阅读练习。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十一月,我才开始着手处理张剑的历年真题集,当然,每日的单词复习依旧雷打不动。每天一进图书馆,我就埋头苦背两个小时的单词,直到接近十点钟。我认为只要词汇过关,阅读理解自然不成问题,这样的时间投入是值得的。不过,早晨背单词不宜超过一小时,最好在九点之前完成。除了固定的单词学习时间,我得抓住零碎时段来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单词不重要,反而是需要更高效地规划时间,并且要坚持不懈地记忆,不仅要牢记词义,还要熟悉其各种用法和变形。
说实话,早起的一小时内我的精神状态并不佳,还未完全进入学习模式,这段时间用来背单词或作文挺合适的。进入十一月,我才全力专注于历年真题,但其实有点晚了,因为真题需要反复操练以挖掘其中的规律和解题思路。虽然之前尝试过一次,但到去年十一月几乎忘光了,重做了一遍效果还不错,阅读理解基本都能达到30分以上。每次做完后,我会逐句逐题仔细分析并翻译,这个过程耗时颇长。十二月,我开始背诵张剑精选的50篇热门作文,可惜实际动笔写作的机会太少,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作文能力提升有限。没有足够的实践,考场上的表现就会显得挣扎,现在回想起来,真应该每天坚持练一篇。作文这种技能确实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炉火纯青。到了后期,模拟题的练习也所剩无几,总的来说,真实的模拟训练还是太少了,未能找到临场的感觉。平时不付出汗水,战场上只会流更多的血!考研之路容不下任何侥幸心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这包括考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考古类型学等。理论知识是构建你对考古学整体框架的理解,也是分析具体考古现象的基础。我建议多阅读《中国考古学通论》这样的经典教材,结合《考古学报》等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深入的认识至关重要。考古学不仅仅是挖出文物,更是凭实物解读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青铜器全集》等书籍是必备读物。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等要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在面对考古材料时有更深的理解。
再者,实践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考古现场实习、绘图、摄影、测量、记录等都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些技巧的学习需动手操作,有条件,尽量参与一些实地考古活动,能你更直观地理解考古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案例分析。凭对具体遗址或墓葬的分析,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如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等重要遗址的研究。这不仅能检验理论知识,也能训练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的是系统性和针对性。系统性是指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针对性则指要针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定期模拟练习提升应试能力。团队学习或者找个研友一起讨论,既能互相激励,又能共享学习资源,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