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理想,不过考试结束后我就意识到我在这一科目上投入的时间或许有些过多。关于复习资料,起初我选购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及配套的大题和1000题集。阅读《精讲精练》时不必急于背诵,关键是要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特别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当然,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具体事件和年代,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大纲发布后,大概是在几月,你可以购买查阅,以便了解可能增加的知识点。《1000题》值得反复练习,首次做题可以用纸记录答案,以便日后复用。在这里,我要极力推荐《疾风劲草》,这本书整理的知识点条理清晰,非常适合用来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谈到数学,我有很多感慨。当初在第一次考试时,我犯了个严重的错误,竟然颠倒了两道题的答案,完全牛头不对马尾。等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挽回,结果后面的题目我都乱了阵脚,连最基本的也想不出来了,大脑仿佛瞬间断电,一片混沌。选择题和填空题勉强拿了75分,而那些大题几乎一无所获。走出考场,我整个人都懵了。中午回到寝室,反复思考后,我还是决定坚持完成专业课程的考试,否则真的会对自己感到愧疚。后来才知道,我的总成绩还算过得去,但那次数学的失误让我懊悔不已。我想强调的是,数学必须天天做题。我的失败教训有两点:一是过于紧张,无形中束缚了自己的思维;二是临近考试时,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政治和专业课上,疏忽了每日的数学练习,导致考试时信心不足,影响了整体状态。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阅读看不下去就没办法做题,我当时就是紧张的看不进去题。但好在语感还在,可能完型错的比较多但分值低,最后分数还算好。英语的复习,我认为就是背单词+做真题+看作文。复习的过程中,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前期要坚持背单词,我当时是在图书馆借的单词书每天背几页,同时用扇贝单词APP找空闲时间背。单词这个东西反复背多少遍都不嫌多,好习惯要一直坚持。从6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要反复做,多做几遍总结问题。我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除了真题它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买了,但是最后都没有做完。总之考试之前都要保持手感。最后2个月开始看作文,我的作文是把作文分成了9个小部分,按每个部分的套路补充好,最后就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描述与分析以及系统变换等内容。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因这是后续深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例如,理解和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这些都是需反复推敲和练习的内容。
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概念,掌握卷积运算的应用,特别是在解决系统响应问题中的作用。傅立叶分析是理解系统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的关键,这部分需深入理解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再者,Z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也是考试的热点。你需熟悉Z变换的性质,掌握利用Z反变换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方法,这对解决数字滤波器设计等问题非常有帮助。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做题+反思”是最有效的。凭大量的习题训练,你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计算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每做完一道题目,都要去思考它的解题思路,理解为何这样解答,遇到困难,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甚至将问题与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找出自有的弱点,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个人化的复习资料,对深化理解和长期记忆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