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对政治学科稍微有些优势。我个人认为参加政治辅导班确实有帮助,因为教师会帮你系统地整理知识点,使你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我自己大约在九月底开始正式学习政治,那时候我主要是根据辅导班老师的讲义,将强调的重点内容背诵一遍,并结合练习题来巩固。我采取的方法是学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就做相关的习题,而不是按章节顺序进行,这些题目是由辅导班老师提供的历年真题分类汇编,数量相当大,做起题来的确让人感到压力山大!不过,《风中劲草》这本书我还是挺推荐的,尽管我只看了不到两遍。到了冲刺阶段,我疯狂地背诵肖秀荣的四套卷,反反复复背了三遍。对于政治来说,关键就是一个字——背!一个小贴士:你可以边做《1000题》边看《精讲精练》,答案写在草稿纸上,把做错的部分在书上做好标记,多加回顾和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从春季的三月起,我就着手数学复习,构建个人的学习框架和解题策略,并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以备后续查阅。同时,建议各位扎实根基,我自身的阅读速度较慢,所以我仔细研读每章的例子和练习题,直到七月才完成第一轮学习。接着进入七八月,我开始接触历年试题,到了十一月的关键冲刺期,我会每日投入约一个半小时专注于数学,保持解题敏锐度。此外,我专攻660题的选择部分,确保理解每题背后的含义。对于数学而言,关键是彻底掌握真题,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因为真题无比关键,需要多次重复练习,直至熟悉其内在脉络和解题策略。务必脚踏实地巩固基础,对待每一道题目都要用心专注。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分数与整体英语能力的关联度并不显著,然而翻译和写作的成绩更能体现英语水平。应充分发挥个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尽管我个人的英语水平只是一般,但我在阅读理解上取得好成绩得益于深入研究,包括探究文章的创作背景、词汇难点、复杂句子、结构布局以及题目解析等各个方面,每一项都剖析得极其细致。因此,我的阅读成绩最终颇为理想,而这种严谨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题目,如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颖题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它是理解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础,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者,如消费者、企业等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这些知识点不仅需理解概念,更要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
对学习方法,我建议先从教材入手,扎实基础。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都是很好的入门书籍。每读完一章,都要尝试去做课后习题,这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好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如MIT的开放课程或者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提供更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深度解析。
再者,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我会在阅读和听课的过程中,将关键的概念、公式和例子整理成笔记,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方便后期复习。定期回顾和总结,凭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框架,使知识系统化。
实战演练也很重要。你找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这不仅能熟悉考试题型,也能提高解题速度。特别是论述题,要训练自己用经济学的语言和逻辑来分析问题,形成自有的答题模板。
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参加一些考研群组,与同样备考的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激励,共享资料。这样的互动你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