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左右我开始了阅读书籍的旅程,与视频同步阅读了一遍,特别强调了哲学部分,因为理解和记忆在这里至关重要。接着我又逐步地重读了两遍,直到十一月中旬左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结合使用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强化记忆和深化理解。对于政治学习,我认为无需投入过多的时间,其效率并不高。关键在于初期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以及过去十年真题中哲学题目的一次过目,因为每年的出题角度都有所变化。十月份开始全面复习政治已经足够,之前的月份不必提前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大学三年级的寒假期间开始了数学复习。那时,我仔细研读了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接着,我尝试解决了书中的所有习题,然而收效甚微,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慰藉。之后,我坚持不懈地多次练习历年真题,逐渐摸索出一些解题策略,并进行了归纳总结。至于冲刺阶段,我坚决完成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面对八套卷时,我发现题目数量庞大,往往无法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大致浏览一下大题,主要是为了了解题目的趋势和方向。
考研英语方面:
目前,市面上广泛采用的英语复习资料是一本封面为黄色的书籍,尽管我没使用过,不清楚具体详情,不过既然它颇受欢迎,想必质量应当非常可靠。我自己选用的是来自考试虫的系列资料,除了真题之外,我还购买了他们的阅读专项训练,在大三下学期时进行了相关练习。真题部分,我主要是从暑假后期到大四上学期开始着手的。个人觉得,若要挑选除真题外的额外阅读材料,无论出自哪个出版社,都应选择那种最贴近考研风格的。你会发现,考研阅读的选择题每个选项涉及的角度各不相同,篇幅相差无几,每道题就像解答了四个问题一样。因此,建议你在选择辅助教材时多做比较,尽量找到与真题风格一致的练习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作文模版很有帮助,却并非万能。拥有几套独创的模版才能让你在考场上有更多自信。对于完型填空和翻译这类题目,我没有专门准备,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直觉,而这短期内难以提升,只能通过长期积累。相比之下,阅读和作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分数,权重也较大,所以建议大家抓住重点,合理分配复习精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子领域,这就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无机化学,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理论等。有机化学则更注重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理解官能团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以及各类反应机制。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热力学定律和动力学,掌握状态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有效的。对理论性强的部分,例如化学平衡、电极电势等,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凭做题来巩固理解;对需记忆的内容,如反应方程式、配平规则等,尝试构建思维导图或者使用联想记忆法,帮助记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技能的训练也是基础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实验室操作还是数据分析,都需动手去做,这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多看实验报告,理解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也是提高分数的有效途径。
复习过程中,真题练习必不可少。凭历年试题,了解考试的难度、题型和出题规律,找出自有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练习,提升应试能力。
保持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化学的学习需时间和耐心,遇到难题时,不要过于焦虑,是要冷静思考,寻求解答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